第九十二节 大朝(2) (第2/3页)
但是,少府的钱终究是天子私人的钱,能补贴一时,补贴不了一世。
这个时候,一笔高达十四万万钱的收入,对于大汉国目前的财政来说,简直可以算得救命钱了。
这十四万万钱一入国库,就意味着再也没有人能够扳倒桑弘羊了。
除非,桑弘羊蠢到在这个数字作假。
卜式的脸在瞬间苍老了几十岁,他仿佛失去活力一般,低下了自己原本信心十足的头颅。
但是,百官中却也不尽然都是失望。
很多人相反的露出了轻松的神态。
李广利嘿嘿一笑,道:“这钱赚得真轻松,我都还没开口,事情就办成了……这样也好,大农令向来深得陛下宠幸,我若正面去与其冲突,多少会恶了陛下,虽说女兄临终前,将我们兄弟托付给陛下照看,有这层关系在,陛下也不会太过为难我,但是,恶了陛下终究不好!”所谓女兄,就是大汉习惯的姐姐的称呼。
姐姐称呼为女兄,妹妹称呼为女弟。
汉字之中娣这个字就是为妹妹而创造的。
譬如,当今太子妃史良娣,从名字就可以知道,她是史家的小女儿,在她面还有哥哥姐姐。
李广利的姐姐,李姬,当年深得刘彻宠幸,历史那首北国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形容的就是李姬当年的风采。
李姬后来得了病,临终前把自己的兄弟姐妹以及儿子,托付给了当今天子刘彻。
有了这层关系,可以说,只要李家不谋反,没有犯下十恶不赦的重罪,那么,只要刘彻在位,他们李家就会风风光光的一直兴盛下去。
“既然臣工都认为,告缗令已经不适合再推行下去了……”刘彻脸露出些笑容,看样子,现在这个情况也是他希望看到的。
对刘彻来说,在朝堂中维持一个平衡,即不让法家的大臣一手遮天,也不让儒家的大臣充斥朝野,干扰他的施政,是他一直以来的施政风格。
就好象当年,他让公孙弘做丞相,却又任命公孙弘的政敌颜异为大农令又大力扶持另外一个新生代的法家大臣张汤一样。
平衡,才是王道。
至于告缗令,本就是刘彻一时气恼的任性之为,这些年来,他也多次想要取消掉这个有损他圣天子形象的政策。
只是一直舍不得告缗令带来的经济利益。
现在既然百官都一致要求取消,他也乐得同意。
“那么,朕自当遵从众意!”刘彻说:“自即日起,告缗令作废!”
霍子候低着头,一声不发。
其实,他感觉,告缗令虽然有许多的弊端,但是,一下子就取消掉,将原本的全部法令废除,实在有些矫枉过正了。
商人是一个给他点阳光就灿烂的群体。
没有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