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节 廷议之前 (第2/3页)
那时候,谁敢给他脸色看?谁又敢训斥他?
军权在手,他杨仆就是天,就是地,就是真正的至尊,即使是当今天子也不好太过严厉。
可是到今天他才赫然发现,其实,在大汉国,他还什么都不是,比他有权,比他有地位的人,太多了!
“我一定要拿到伐朝鲜的将权,攻灭朝鲜,然后加官进爵,再将今日的耻辱,还给他们!”杨仆在心中恨恨的道。
-0-0-0-
第二天,霍子侯在陈家早早吃过早饭,就登上马车,往甘泉宫赶去。
今天,是大汉天子回朝之后,第一次在甘泉宫召开廷议的日子。介时,在长安的三公九卿,各诸侯王代表以及公侯贵卿,凡八百石以上的官员,都在甘泉宫有一个坐的席位,有坐席听朝的资格,自然也有发言权了。
廷议之上,官无分大小,年纪无分老幼皆有说话的资格。
廷议作出的决定,就是整个国家的意志,即使天子也不能更改,而且祖制,变更重要法律政策或者加征赋税以及发动战争,全部都必须经过廷议,重大问题没有廷议审理,就不合法,不会得到有效执行。
不要以为在这个时代,皇帝的权力就是无限大的。
事实上皇帝的权力一直在被百官制衡,只是当今天子刘彻太精明,太能干了,还别开心思的搞了一个内朝,在原本执行国家政策的外朝权力给架空了不少,用合法的手段,把整个国家变成了他的一言堂而已。
但是,当今天子刘彻却也仅仅是把外朝的权力稍微削弱一点,把权力集中到他个人身上罢了。
帝国的传统,没有受到丝毫的影响。
若有朝一日他死了,那么原本被架空的外朝,又会在瞬间恢复全部功能,重新执掌这个国家的决策权力。
在后来的历史上也正是如此,刘彻死后文官们在瞬间恢复了自己的功能,然后,开始了昭宣之治,甚至在某个时期,国家还召开了盐铁会议来决定经济政策。
盐铁会议的历史,可比现代某些人吹嘘的所谓英国【宪章运动】早了无数年,估计还可能是全世界历史的第一次平民参与国政,与皇帝,大臣共同讨论经济政策,商定税率以及经营范围。
不过可惜的是,西汉灭亡之后,后世的朝代,再也没有那个有召开盐铁会议,与地方代表共同讨论的心思了。
本该永记史册,成为一个重要拐点的盐铁会议,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只留下《汉书》中的寥寥数笔记载。
而盐铁会议之所以能够召开,是因为长久以来,帝国的廷议一直都是以开放,公平,尊重的形式举行的――只要能够参加廷议,就可以对廷议中天子咨询的军国大事进行发言,阐述自己的意见。
这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否则,就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