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圈是笼子叉是路口 (第3/3页)
场,农业想要有所成就,就必须有规模化的道路,小打小闹无法形成集群效应,没有主打产品也不行。”、李志远顿了一下接着说:“所以我下一步打算是承包市周边的土地,做大,把规模做大,原生态蔬菜也要做大,然后将市周边的其他蔬菜生产公司收购,合并成一个大公司。”李志远给老爸老妈夹菜,又给自己夹了一片红烧带鱼段,边吃边给李铁山和张秋月说了自己的打算。
李铁山点点头:“志远,我和你妈对生意不懂,都帮不上你什么忙,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吧,我们都支持你。”
第一生产基地的风波丝毫没有影响第二生产基的生产,一周之后,第二生产基地的大蒜开始收获,李志远张永峰和一百多位工人把大蒜的从培养基里拔出来,用小刀把蒜头切下来,第二生产基地共1200亩大棚种植面积,上下四层,差不多有3600多亩实际种植面积的大蒜。
由于受到手机能量的影响,大蒜个头硕大饱满,平均每亩收鲜蒜5100多斤,这让第二生产基地的工人们连连惊奇称赞,这产量足可以赶上实验室里的实验数据了,如此大面积高产,实属罕见,说什么也要买点蒜头带回家自己种。
李志远听着工人大呼小叫的议论,心里暗自得意,这打算带回家,的确可以再种上两三季,可惜再往后,产量就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了。现在叶教授正在研究如何把高产这一特xìng延长到更多代,当然,叶明志并不知道李志远提供给他做实验用的种子和秧苗,都是用一个山寨手机的特殊能量影响过的。
叶明志是很想让高产成为种子的永久特xìng,这样同样的土地,就能产出更多的粮食,就能解决更多人的肚子问题,这对叶明志来说,是毕生的追求。生活在没有挨过饿的时代,李志远虽然没有叶明志的这种悲天悯人的想法,但是能让网络上那些吃不饱饭的贫困山区儿童吃饱肚子,对李志远来说,这也是莫大的幸事。
蒜头打包装车,很快就运到了郑东林租下的专门烘干鲜蒜的厂房里,此时郑东林的东方农批也已经把大蒜收获完毕,同样是1200亩大蒜,上下四层,产量也差不多是5100多斤。
宽阔的烘干室里,一层层的铁架上铺满了蒜头,大功率制热设备把室内的问题加热到了40度,屋顶上的干燥设备也在不间断地工作,把空气中的水蒸气吸收。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将有2万多吨大蒜,在合适的时间,从这里运到市场上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