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朕不负汝 (第2/3页)
莫要去做。”
朱寿来自后世,对张太后的话,自然是一百二十万个不服气,正yù反驳,忽然灵光一闪,惊道:“杨一清、杨廷和、李东阳、刘瑾等人之间,是利益均衡之争?”
张太后对儿子的悟xìng非常满意,点头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李东阳等人若不离间杨廷和与刘瑾,则他们就争取不到你的首肯,没有你,他们就杀不了刘瑾。”
朱寿愣了一下,问道:“此事于朕来说,又有何好处?”
张太后叹了口气,摸了摸儿子的头发,说道:“你若不杀刘瑾,就不能逐李东阳出朝,不能驱逐李东阳,你就不能掌握朝中大局。杨廷和之于刘瑾,如同刘瑾之于李东阳。”
她并没有将话说完,而是停了下来,凝视着儿子,似乎在期待他的醒悟。
“朕明白了!”过了好一会儿,朱寿才拍了一下双手,又将朱载基小朋友吓得抖了几下,可他那个皇帝老子完全不理儿子的感受,急切地说道,“不离间杨廷和,那么倒刘之时,杨师傅必定会站于刘瑾一侧,只因刘瑾的死和李东阳的致仕,对他也没有任何好处!保下刘瑾,让刘李相争,他反而能从中渔利!”
张太后点了点头,欣慰地看着儿子。
朱寿得到母后的首肯,继续高兴地说道:“张彩在朕面前弹劾杨师傅,是一记毒招,迫使杨师傅必须做出选择,是骑墙呢,还是倒戈,杨廷和选了倒戈,只因他对刘瑾的获胜,没有任何信心,既然如此,不如杀掉刘瑾,逼李东阳致仕,如此一来,让朕选他作首辅的把握,高达七成,值得一赌!”
张太后笑道:“那焦芳呢?”
朱寿皱了皱眉头,沉声道:“焦芳与刘瑾,本就是因利而合,杨廷和一倒戈,他便会倒向李、杨二人,舍弃前程,以保全自己的xìng命!”
张太后继续问道:“李东阳为何也舍弃前程,张永为何不顾xìng命,非要将刘瑾杀掉?”
“李东阳年岁渐大,早有让杨一清出人头地之意,”朱寿说道,“舍一老朽前程,拉拢杨廷和,逼死刘瑾,有何不可?至于张永,朕一时半会,倒也想不出来他为何如此不智。”
张太后笑道:“你跟这老奴太熟了,当局者迷。他与刘瑾,看似相像,却全然不同。”
朱寿愣道:“有何不同?”
张太后举起右手。依次弯下三个手指,一边弯,一边说道:“阁老焦芳、吏部尚张彩、户部尚刘玑,张永有这样三个人可用么?”
朱寿这才恍然大悟:“杀了刘瑾之后。他不会抢着当司礼监掌印太监?”
张太后笑道:“你将李荣的提督太监,许给了高凤,这风口浪尖上的掌印太监,张永就算想当,杨一清也必定会劝他莫当。退一步,仍然深得你的信任,又何苦去争那掌印的虚名呢?”
朱寿怒道:“朕如何还能信他?”
张太后叹了口气:“你不信他,还能信何人?”
母子俩一问一答,将杨一清的计策,理得清清楚楚。朱寿对这个未来的对手,也多了几分深刻的认识。
应宁、伯安,得一可安天下?既然如此。那么就来个应宁斗伯安。在朱寿的心底,埋下了一颗幼小的种子。
一声悲呼,将他的思绪,从慈宁宫拉回到乾清宫的暖阁中来。
“圣上,老奴罪该万死,”却是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