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人生若初见 (第2/3页)
仅仅排在王守仁、张永和朱诚这三名主将之后。只见他面sè微黄,鼻梁高挺,一对环眼炯炯有神,看上去还有些英雄气概。不过他的眉毛极细,呈倒八字形状,嘴唇也极薄,闭合之时,只见苍白sè的嘴皮咬在一起,向下抿成一条深沟。
“壮士何名?”朱寿坐在龙椅之上,轻声问道。
他的话,自然有数名太监遥遥高呼,传到这个青年汉子的耳朵里。这是皇帝的威严所在,不容半点马虎。
这名青年壮汉连忙快走几步,伏地跪下,险些将脸贴在校场的黄土之上,大声吼道:“安东中屯卫下属小旗,纪七一!”
他的声音太大,将地面的尘土都激起了不少,扑得满头满脸都是。
朱寿远远看见,心中一乐,下旨道:“赐名公巡,字守应,升为安东中屯卫指挥使司镇抚司镇抚。”
镇抚是从五品高官,这位原名纪七一的小旗,一听名字,便知道是穷苦人家出身,一下子从小旗升到镇抚,又极为罕见地得到了皇帝的亲自赐名,守应!这是在表彰他守卫应州的大功!这是连有些公侯都得不到的殊荣啊!
他高兴得快晕过去了,连忙叩了九个响头,方才大声吼道:“谢万岁隆恩!”
朱寿见他武艺出众,又似乎生xìng纯朴,心中顿生好感,便问道:“可曾进过学?”
纪公巡老老实实地又叩了九个响头,头脑发晕地吼道:“未曾。”
“赐武学院二期出身。”
朱寿的几句话,就彻底改变了一个乡下少年的人生,原本默默无闻的纪七一纪公巡大人,从此走入了大明的史书。
皇帝和乡下少年的对话,张永都听在耳朵里,他是太监,只负责监军。也就是说,他只需要盯着王守仁和朱诚这些高级将领即可,若有异动,立即诛杀。至于守城,他是完全没有责任的,也没有那个能力。
倘若五里寨城破,张提督也会以身殉国,这同样是监军的职责。当然,厚着脸皮逃回朱寿身边,也不是不可以,不过在老刘没死之前,老张可抹不下那个面子。
王守仁和杨一清的通敌勾当,他也清清楚楚。监军监成第二太监的张永,自然明白这两个人的苦心。因此他并没有动用监军的权力,反而是默许了他们的行为。
从这一点上看来,张提督也有被株连的危险。
前些rì子,李东阳李毒蛇曾经有句评价,从京师传来:“应宁、伯安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如今两人齐聚于大同,圣上可无忧亦。”
刘老大不让这两个灾星回京师,也是看出了他们的才能,若是让老刘知道此中关节,那杨、王两人的xìng命,可就没法保全了。
刘老大的党羽无处不在,最迟三rì,朱寿的案头,就必将接到雪花般飞来的弹劾奏折,不杀这两个通番jiān臣,肯定不会罢休。
张提督看了一眼身侧的王守仁,这个非常高大的中年人,原本猛虎一样的身躯,已经瘦成了竹杆,无数的守城血战,耗尽了他的体力,穿着馊得发臭的官衣,孤独地站在那儿,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延绥副总兵朱诚站在两人身边,见皇帝并没有按照官场规则,跟三人先说话,而是去跟一个小兵聊得不亦乐乎,不由得心中一片冰凉,知道此次凶多吉少。
他的两个老大,一齐通敌,应州城那些被他抢得jīng光的大户,谁在朝中没个可以声援的故旧?只要皇帝一下旨,必定是痛打落水狗,他这条小命,十成之中,已经去了九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