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文武两青天(求推荐和收藏) (第2/3页)
场,那才真是天大的怪事了!
他也不是数年后的朱厚照,没有打回马枪的习惯,被杨师傅押着北上,倒也一路无事。
临走前,他很好奇地问杨师傅:“朕将置张宽于何地?”
杨师傅回道:“原职不变,张县令必自杀以谢天下;若要存活,远调边地,任一知府即可。”
从张宽站到黄河大堤的那一刻起,他的命就已经是没了。挡住了皇帝,他会自杀谢罪;挡不住皇帝,他会被文官同僚们所杀。这就是张永这种狠人也佩服他的原因,敢把自己的命,拿来跟皇帝和文官们玩,这种勇气,连张永都没有。
朱寿也很欣赏这个知县,不过他想不出一个好办法,既能挽回皇帝的面子,又能救下对方的小命。
杨师傅久经宦场,对此中门道自然清楚,他那句话的意思,就是告诉朱寿:你想得太复杂了,要知道,你是皇帝,你的话,就是圣旨,就是大明朝的律法!如果你不升张宽的官,那就意味着你在责怪他,他只能自杀谢罪;如果你升了他的官,那就是告诉天下的百姓,你很欣赏他,这样他就不用自杀了,不过死罪虽免,活罪难逃,把他从中原调到陕北,也算是一个小小的惩罚,这样大家都有台阶下。
朱寿这才豁然贯通:原来还有这种门道!
当皇帝,果然是个技术工种啊。
当然,朱寿的这次狂奔猛袭,被后世的文官们骂了个狗血淋头,当作是浪子皇帝的典范,用来教育以后的皇帝们:不要学朱厚照同学,你看他,昏庸无能、不务正业、吃饱了没事干等等。
与这句话相匹配的,还有朱寿的若干荒唐行径,跟他十余年后的英明神武一比,浪子回头金不换,颇有戏剧sè彩,因此就成了后世的教育经典案例。
这是后话,暂且放下不表,单说在朱寿奔到黄河岸边的时候,远在大巴山中的翟鹏,也迎来了他人生中最大的考验。
正德朝诸贤臣之中,翟鹏的经历最为人所津津乐道。
被朱寿刚派到学生军的翟御史,虽然身兼三职,但赴职时,只带了两名朱寿亲赐的锦衣卫,就这么样子,简简单单的走进了大明武学院。
许进陪着这位后辈,先是在学院中逛了一圈,见他连叹了好几口气,便好奇地问道:“志南,有何不妥?”
志南是翟鹏的字,他先是对许进行了个后辈之礼,恭敬地回道:“待之太善!”
当时曹雄也在旁边,他是武将,又是刘老大一系的阉党,历来不受文官重视,更别说翟榜眼了,于是不服气地反讥道:“cāo之过急,恐适得其反。”
翟鹏的意思是武学院对学员们太好了,舍不得下死力去cāo练他们,更别说折磨了。
武学院的一千七百人,都是朱寿的心头肉,皇帝经常来武学院视察,醉翁之意,天下皆知。曹雄的坑就挖在翟鹏的言外之意上:那你说该怎么cāo练?
如果翟鹏的训练方法,还不如武学院现在用的,那就是自打嘴巴,脸都丢干净了。如果翟鹏的训练方法太残酷了,那么朱寿肯定会收拾他。
文官集团早就想在武学院搞事了,连太监大佬们也经常来挑事儿,都被朱寿强行镇压了下去,为此还斩了几个不长眼的。
翟鹏也不说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