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科场只论门第 (第3/3页)
已经有了做政治交易的资格,而杨慎自己又深得帝心,才学也还是那么逆天,就算他的试卷真被烧了,那么帘官们分分钟都能制造一个新的试卷出来,水平比杨慎自己写的,恐怕也低不了多少。
考场规矩,黎明入场,黄昏收卷。若是哪个笨蛋到了太阳落山,还没做完卷子,那么非常抱歉,只能被帘官们叉出考号了。
等杨慎吃完东西,一个帘官就凑了上来,谄媚地问道:“杨正字,有何所需?”
杨慎是朱寿亲点的詹事府司经局正字,从九品的小官。这位帘官可是正经八百的进士出身,正六品的六部官,前来讨好,自然有其潜台词。
其一,是问杨慎有没有作弊的需要,虽然大家都知道杨大少的才学有比天人,不过万事小心些,总是好的。其二,便是让杨大少记得自己的长相,在无数六部官员中,能够让丞相之子记得自己,这可是一条青云大道。
杨慎摇了摇头,他出身虽高,在被杨一清打脸教训之前,人也相当的狂妄,但对于那些明显不如自己的文人,他还是非常亲切的,微微一笑,说道:“劳烦陈大人了,眼下尚无所需。”
这话很明显就是告诉对面的帘官:本少爷不需要作弊,不过倒是记得你的名字了。
说完便交了卷,在号房里倒头睡觉去了。
在杨大少和陈大人交谈期间,站在旁边的号军,很悠闲看着天上云卷云舒,似乎那儿很好看一般。号军是专门看管考生号房的士兵,作用就是拿来杜绝作弊的,不过那是对普通考生,像杨大少这种,大家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考试未完,考生是不准进出考场的,因为试官一入院,便会把内外门户全部封闭,任何人都不准走动,除非有皇帝特旨,否则就是抄家灭族之罪。连上大号,都只能在号房的马桶,于是考试期间,贡院的味道,可想而知。
在杨大少忍受屎尿味,蒙头大睡时,朱寿和萨维的谈话,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高cháo。
如果说从卡利卡特出发时的萨维,还有几分血xìng刚勇的话,那么在满剌加打了六年苦工的萨维,不仅有着西方世界的眼光,而且对东方世界,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解读。
“皇帝陛下的开海,利害各占一半,但最关键的问题是,出入之货,严重不当,长此以往,恐怕难以为继。”
在经历了一长串的外交礼仪后,两人之间的谈话,总算进入了正常渠道。
萨维虽然不能说流利的汉语,但他在满剌加的六年,可不是白呆的,大明官话和闽南语,都跟着当地的华人学了不少。只不过既然是贡使,那么按大明的礼仪,是不能跟皇帝直接对话的。
因此两人每对一句话,都得经过多人的中间转述,传到朱寿的耳朵里,略微走样是难免的。比如这个“出入之货,严重不当”,就让朱寿大惑不解。
“何为出?何为入?”对于自己不懂的事情,朱寿还是很乐意不耻下问的。
“丝绸、瓷器等物,为出;白银、香料等物,为入!”萨维缓缓道出一句话来。
这句话可谓是惊天动地,把朱寿震得如梦初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