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科场只论门第 (第2/3页)
少的作弊行为,看上去稍微顺眼些。
韩邦靖正好坐在焦大少的旁边,对此行为嗤之以鼻,却又发作不得。
大明也是一个拼爹的时代,他的父亲比起焦芳来说,重量级可就轻了好几倍,就算长兄得皇帝信任,也拿焦丞相没半点办法。
帘官们之所以这么大胆,跟李东阳也有很大关系。
按理说,在科举考试和阅卷期间,严禁出入,不管是考官,还是监考官,都得住在贡院里面。但李东阳是首辅啊,其余两个阁老又有儿子参考,不能当主考官,因此朱寿特旨,允许李东阳“可事急从权”。
这话的意思,也就是老李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出入考场,比如处理张侯爷的胡闹。
老李管得松,其余的帘官自然也上行下效。反正这科高富帅多,刘老大的五十人大举动,几位大佬之间的政治交易,大家都心知肚明。
监考的、收卷的、弥封的、誊录的、对读的,诸如此类的人员,对于那些刘公公送来的大少爷们,有帮着夹带的,有假装没看到枪手的。
还有个誊录的更过份,直接就把刘仁刘大少的卷子偷梁换柱了,将一篇臭不可闻的八股,换成了一篇词藻华丽、立意深刻的经典之作,要是真比较起来,恐怕就比杨慎的考卷差了一点点。
没办法,不是刘大少不知道考题,而是他最近跟妹纸沟通太多,实在没有jīng神,也没有能力应付正常考试,就连他那手字,也写得比朱寿这个穿越者好不了多少。
明朝的科举考试,作弊方式多种多样,有些简单,有些复杂,不过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永远都杜绝不了作弊。
请枪手虽然也能办到,但却是最笨的一种作法。
真正的高手,都是换卷子。
誊录所负责将考生们的墨卷,用朱笔誊写一次,抄作三份,再送到考官处阅评。这是为了杜绝考官们认出考生的笔迹,从而加以提携。
不过既然负责抄写的是人,那么作弊的方式也就是买通誊录者了,一般的方式,大致是这样的:买通誊录的人,把事先准备好的八股文背熟,然后等目标卷子一到,此人就将预备的八股文写成一墨卷,再誊成三份朱卷,而目标卷子嘛,自然是挫骨扬灰,从此消失于世间。
能做到这一条的,都是背景深、财力雄的**,基本上一使出这招,高中就是怎么跑也跑不掉的了。
因此真正的高富帅们,是很鄙视那些夹带什么的,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
到了晌午,杨慎已经完成了自己的试卷,摸了摸肚子,早就等待在旁的帘官,立即送来了新鲜的吃食,这是其他高富帅考生们都享受不到的顶级待遇。
全贡院,也就焦、杨两位大少能够享受,其余人等,包括刘仁,都得从自己带来的食物里吃冷食。
根据历史轶闻,他这一科大比,原本是毁在试卷莫名其妙被烧上面。不过那是在朱寿没有穿越的时候,当时刘老大一手遮天,他老爹杨廷和被打击得只能自保。因此其中猫腻,颇有玄妙。
朱寿穿越之后,一切都已改变。杨廷和虽然势力不及刘老大,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