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章 四大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章 四大案 (第2/3页)

 这两起大案又是怎么回事呢?

    吴、杨两人,都是文官集团的大将,并且都跟李东阳是同个派系。

    吴俨是翰林学士,属于清贵中的清贵,整天吃多了就无病呻吟的那种高级文青。不过他有资格当大明第一文青,因为他家里非常富有,是南直隶宜兴县的首富。

    就连刘老大,也曾慕名想打打他的秋风,说:“老吴,以官换钱,怎么样?”

    吴学士跟倭国的大内义兴一样,文青病经常时不时的发作,见刘老大来索贿,就很直接的说:“老刘,g,u,n!”

    难道有钱就是大爷?刘老大怒了,决定用自己的手段让老吴看看:有权才是大爷!

    正好张彩要搞李东阳,刘老大就说:“老张,干掉老吴,我给你涨工资。”

    于是张老帅哥就随便说了个罪名,将吴俨罢了官,顺手扔进了诏狱。

    反正锦衣卫就是刘老大家的后院,不扔白不扔啊。

    至于吴俨的罪名,说实话,把大明朝的文官们全部砍头,中间肯定有一两个的罪刑是不够的,但是随便抽一半的人砍头,那出错的机率,几乎为零。

    并且人人都能从《大明律》里找到处死依据,一个冤枉的都没有,话说这跟后世的某个时代很像啊。

    因此张老帅哥办下的案子,基本上没有被翻盘的。

    李东阳唯一的翻盘路径,就是找出自己能够交易的筹码,跟老张的大哥刘瑾做交易。

    把杨南金案列在最后,并不是这个案子有什么复杂的,而是李丞相压根就没有帮这个昔rì诗友的念头。

    因为杨南金这个人,没有值得李丞相去做交易的价值。

    在政治利益面前,诗友,顶个屁用。

    杨南金是个好人,前面就说了,把大明文官全部砍头,中间有一两个是冤枉的,他就属于那极少数的一两个。

    这人清廉倒算不上,不过为人相当正直,为官也有几把刷子。对政治官员,要求真的不能太高,像杨南金这种正直的官员,已经非常稀有了,因此他的经济问题,也就可以当没看见吧。

    有个例子很能说明他的正直:在朱寿没有穿越过来的那段历史中,他跟都察院的老大刘宇不和,就是被朱寿踢到夷州当海事总督的那位,刘宇就想搞他,杨南金就怒了,当场脱下官服,扔到刘宇面前:“老子不干了!老子就不侍候你这个权jiān!”

    说完就拍拍屁股,当天奔出京师,走了两百余里地!连刘瑾想追他回来,都追不到,只得除了他的公务员,让他回乡养老。

    因此这种正直的官员,很值得我们欣赏,不过肯定得不到李丞相的欣赏。

    脸不厚、心不黑、屁眼干净,是不能成为一名合格政客的,既然不是政客,那李丞相为什么要交出自己的利益,去替他争取官位呢?

    不过朱寿不这么认为,因为他觉得自己的皇权架构,有了一个致命的小漏洞:文官和阉党,闹腾得太过份了,这会影响到大明江山的稳定。

    支持他这个想法的,最大的证据就是浙江银矿案。

    阉党步步紧逼,搞出三大案,李东阳自然也不会束手无策,李丞相的手段,岂是能够小瞧的?

    浙江银矿案便应运而生了。

    正德二年底,依照太监秦文等人的奏折,大明重开了浙江、福建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