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政治要有底线 (第2/3页)
事引起了极大的反响,陈金在广西呆不下去了,怎么办呢?他的恩公张提督就发话了:既然广西不好呆,那就回南京坐几年冷板凳吧,等事态平息了,我再给你想办法。
从广西边疆,调到十里秦淮的繁华之地,哪有那么容易?首先要有空位,其次要跟对老大,最后是要有银子,三者缺一不可。
正德二年末,南京户部尚书这个冷板凳告缺,张永这个老大也得力,私下里跟刘瑾做了交易,替陈金争到了这个位置。
如果是从前,按理说陈金就可以走马上任了,但如今形势不对了啊,王昭妃等着收钱呢。
皇帝最宠爱的小老婆的钱,谁敢欠着?刘老大也不敢啊。
于是陈金只好掏钱出来,捏着鼻子,交给王昭妃的一位远房表亲,心里暗骂:“狗x的小妾!”
问题在这儿就出来了。
我们都知道,政治人物的一言一行,可能瞒得了平头老百姓,但绝对瞒不了zhōng yāng高层。
如果说张永和刘瑾的私下交易还算正常的话,那陈金的买官行为,就已经触及了大明朝庭的政治底线。
这是李东阳等人绝对不能容忍的。
每一个朝代,无论古今,都有它的若干条政治底线。
在前文曾经说过,朱寿想整顿京师团营,把那十几万将士,当作是大明武学院的士兵培养场,但是他的行为,遭到了太监集团和文官集团的一致抵抗,就是因为他触及了大明王朝的一条政治底线:不能培养新的势力集团。
这是太监集团和文官集团之间的潜规则,功勋集团已经成为了附庸和历史,就不能把他们重新复活,因此就算是皇帝,遇到这条线,也得抓瞎。
有人也许就会说:大明武学院同样是勋贵培养器啊,怎么不被扼杀?
三年之后,武学院每年才一千五百人毕业,而这些人,分散到大明的各支军队中,在战争中活下来的,不到十分之一,能够爬上高位的,更是少之又少。就算他们爬上去了,也会被其他的派系同化,形不成自己的势力集团。
而团营就不同了,十余万将士,自身就是一个强大的集团,文官和太监们已经各自划分了势力范围,将团营搞成了老弱集中营。
但它的底子在啊,如果灌输进武学院的军官,并形成自己的体系,那就没有其他派系什么事了。
因而据此可知,陈金的做法,就触及到另一条底线:政权的派系稳定xìng。
自从杨廷和进入内阁之后,大明王朝的政治派系,已经从刘老大的一支独秀,演变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即以朱刘体制为中心,以李、杨辅佐为基本点。
要理解这一点,并不难。
朱寿,是大明独一无二的权力中心,重八哥建立的集权制度,让他不会像宋朝那些前辈皇帝一样苦逼。
朕即天下,是明朝政治体制一个很鲜明的特征,没有任何强力约束的君权,仅次于“我大清”的奴化制度,可以排到中华文明**史的第二位。
但朱寿只是一个少年,智商虽高,但政治能力极差,因此随身流公公刘老大就成了他的有益补充。
在一个新的刘老大没被培养出来之前,朱刘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