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不要相信爱情 (第2/3页)
刘老大的手段很多,有些也很过火,不过站在客观立场上来讲,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策略,说不上对错,更谈不上正义与否。
政治,从来都跟正义两字扯不上边。成者王侯败者寇,这才是政治的真实面目。
由秦东仪这个倭人诱发的这场政治地震,在另一段历史上,是由刘老大的励jīng图治引起的。
不过诱发原因并不重要,因为刘老大为了这件事情,已经准备很久了。
为什么呢?因为他的政治地位,已经升到了一个恐怖的高度。
我们来看看正德二年十月份的刘老大吧,当时“公侯勋戚以下,莫敢钧礼,每私谒,相率跪拜”,意思就是在刘老大面前,只要不是zhōng yāng最高层的官员,都得行跪拜礼!
明朝时代,可不是“我大清”,当时官员们的膝盖还是很硬的,对上官行跪拜之礼的,大多数是jiān滑小人和一代枭雄,但凡是有点气节的,都不屑于跪在地上。
就是有官职的太监对着皇帝,也有自称为“臣”的,而不是奴才。
当然,八虎和朱寿之间的这种关系,不能简单用奴才来形容,这九人之间的感情,是后世的现代人无法理解的。
既然大部份朝庭官员都跪了,那么只有两种情况:第一,刘瑾的党羽,已经渗入到朝庭的所有部门当中,占了绝大多数;第二,刘瑾的铁血手段,已经让原本厚膝盖的官员们,中了一箭,变成软膝盖了。
“私谒”两个字告诉我们,第二种情况是不存在的,要不然也不会有若干场官场清洗了,因此只能存在第一种情况。
什么是“私谒”?简单点讲,就是私下去领导家走后门。根据后世的经验就可以得知,能够登门的,不是自已人的话,领导是不会收礼的。
既然门人满天下、走狗遍朝中,那么奏折一上来,也必须先到刘老大那儿,称为“红本”,等刘老大看过后,才能到通政司那儿,称为“白本”,满朝文武,都称刘老大为刘太监,不敢称他的名字,视作避讳。
这是一个伟大光辉的太监时代,因为“太监”居然还是尊称,不是后世的落水狗。
有一次,都察院上奏,误写了刘老大的大名。结果被刘老大一阵痛骂,都御史屠滽只得率领下属们跪地求饶。
这事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刘老大的权势滔天,当然,也从另一个侧面,展示了都察院的言官们,都是群吃多了想找事的闲家伙,比如前文的周南之类。
刘老大这么有权势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是太监,又不可能去当皇帝,再说他也根本就没想过造反篡位这回事。其余七虎,虽然对刘老大有所不满,不过智谋、能力和势力都差了不止一筹,只能干瞪眼。
当一个人爬无可爬的时候,刘老大就想留名青史了。
我们都知道,刘老大这个人,和所有著名政治人物一样,一辈子干过无数的坏事。坏事虽然也能留名历史,不过那是臭名,好事才能万代流芳啊。
那什么叫好事,什么叫坏事呢?
不是道德上的标准,而是政治上的标准:有利于国家的,就是好事;对国家无利的,就是坏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