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一代权臣刘老大 (第2/3页)
砲、碗口砲、旋风砲、流星砲、虎尾砲、石榴砲、龙虎砲等诸多名目,又有碗口铜铁铳、手把铜铁铳、斩马铳、一窝锋神机箭铳等等,以此配属新军,还yù为新军立一名目,此举,便是明公的大喜。”
他语速极快,记忆力过人,圣旨中的所有器械,被他连珠说出,字字清楚。
刘老大苦笑道:“圣上此举,无疑于饮鸠止渴,何来喜字?”
要理解刘瑾这句大不敬的话,并不容易。但是,如果分析两年后才宽和刘瑾闹翻一事,便可清楚明白,朱寿同学的圣旨,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而且错得内裤都掉了。
才宽,字汝励,河北迁安人,正德四年,接替洪钟担任工部尚书,也是正德年间一位非常有才能的大臣。他跟刘公公闹翻的最大原因,就是反对大量督造火器,理由是朝庭无力承担运输费用。
认真一看,好像非常有道理。但真正了解大明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个理由,就是在瞎扯淡。
在明朝,扯淡的政治理由成千上万,但如果要评前五十名的话,这条勉强能够挤得进去。
造火器,那是兵仗、军器二局的事,跟工部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不过工部直管运输事务,因此火器造出来之后,那就是工部的直辖区域了。
正德年间,因为边防所需、皇帝爱好等因素,朝庭大量制造火器,据明史记载,居历代之冠。
但这就出来另一个问题:其他的军事物资,比如刀牌、弓箭、枪弩、狼筅、蒺藜、甲胄和战袄等,投入就少了,因为大明的军费只有那么多,一方多,另一方必然就少。
兵仗、军器、针工、鞍辔诸局,属于内库,由太监们掌握。盔甲厂、杂造局等属于兵部,由文官们作主。
一边是使熟了的传统工业,一边是新兴的火器产业,两者都有巨利。
不过前者利益链庞大,后者是新生,受益者弱小,终大明一世,后者也没干过前者,最后被满清的弓箭爆了菊花。
两者之间的矛盾,在太监和太监之间、太监和文官之间,展开了百余年的交战史。既得利益集团之间的战争,永远是国家最重要的战争,屁民的意见,也就只能是意见。
这场战争在正德朝前期,就是刘瑾刘老大和王岳、刘大夏、许进、阎仲宇、才宽等人的战斗。
在正德皇帝的支持下,刘老大过关斩将:王岳被杀,刘大夏被踢开,许进调任吏部尚书后,接替他的阎仲宇,本来应该被刘宇替代,不过刘总督不是走了吗,于是就便宜了阎尚书和张彩张尚书。
不过阎尚书也没高兴多久,因为刘老大正在准备用曹元替代他,事实上,没过多久,刘老大就干成了这事。
刘老大为什么要逆cháo流而动,去支持新兴产业,跟旧有利益链拼个你死我活呢?
究其根源,是出于正德皇帝的旨意。
历史上的正德,对火药火器有着深厚的兴趣;穿越过后的朱寿,对火器更是出了名的疯狂。
在拍卖会之前,朱寿就在某次朝会中吼出了:“朕要排队枪毙党!朕要风帆战舰!”
大臣们的额头纷纷黑线,统统当作没有听到皇帝陛下的疯言乱语,毕竟这几个月来,皇帝陛下的嘴,是出了名的口无遮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