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一章 这次玩大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十一章 这次玩大了 (第2/3页)

寿笑了起来,“你是何人?”

    “谢陛下恩准,”韩邦奇不敢抬头,“小民韩邦奇,家严是福建按察副使韩绍宗。”

    朱寿已经忘记了石文义对韩氏兄弟的介绍,对于皇帝来说,记不清楚这些小民的履历,那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再说宅男同学连石文义的履历都不清楚,他只知道那个锦衣卫老大是刘瑾的狗腿子,这样算起来,也算是自己小弟的小弟,暂时可以重用。

    “《皇家东海公司章程》可曾熟读?”

    “烂熟于胸。”

    朱寿盯着他,缓缓道:“六禁所谓何物?”

    韩邦奇快速回答道:“禁硝、金、铁、铜、铅、五谷出海。”

    “为何禁五谷?”

    “为京杭大运河沿岸的百万生灵。”

    朱寿满意地点了点头,知道这不是一个纯粹的书呆子,还知道海上漕运的最大弊端。

    其实宅男自己也不懂:海运明明远远优于河运,依明朝的海运实力,如此明显的优劣比,为何明清两季,还要选择走运河?

    还是李东阳一语点醒:无他,唯百余万沿河民众生计罢了。

    朱寿也并不知道,面前这个青年,rì后的成就也非常惊人,被誉为“文理兼备,象数可与邵康节,论道体乃独取张横渠”。

    邵康节,就是邵雍,北宋著名哲学家,易数无双,有内圣外王之誉;张横渠,就是张载,关学的创始人,理学的奠基者,有着著名的“横渠四句”,被后世尊称为张子。

    韩邦奇最后的结局很不妙,死于关中大地震,该役死伤八十三万余人,算是明朝最惨烈的自然灾害之一。

    不过这些事情,离朱寿都非常远,他也压根不会去关心。

    “可有功名在身?”宅男皇帝望着韩邦奇,后世看多了yy文,他有着收集文臣武将的癖好,但悲剧的是,他根本就不知道正德朝有什么绝世武将和一代贤臣。

    因此要想把王守仁、仇钺、杨锐这些一代牛人发掘出来,还需要漫长的时间和巧妙的机遇。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宅男的运气不错,王守仁虽然还在贵州蹲墙角,仇钺也才刚刚被杨一清推荐出头,但杨锐此时已经擢掌龙江右卫事,眼下在淮安督造漕舟。

    算算时间,当罗祥罗公公带着银子和人马南下之后,杨锐正好被分到毕真和王伟的手下,杨指挥使的出头之rì,已经是指rì可待了。

    “小民是举子,”韩邦奇老老实实地回答,“舍弟也是,皆yù赴明年大比,以期为圣上、为大明肝脑涂地。”

    “果然是忠臣之子,”朱寿笑了,“宣,韩邦奇为东海公司董事会检讨。”

    检讨,是设置于如翰林院之类zhōng yāng机构的官职,从七品,负责类似文书校注与法规编修的工作,用后世的话来讲,相当于董事会秘书。

    这可是连进士都不一定能获得的肥缺,更何况是如今炙手可热的东海公司。

    一时之间,旁观众人心中是各种羡慕忌妒恨,韩邦奇这个小小的举人,看来是鸡犬升天、简在帝心了。

    不过韩邦奇却高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