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罗公公绝地反击 (第2/3页)
次下西洋的丰收成果告诉大明的文武百官们:这儿钱多、人傻、快来!
于是成祖一去,东海沿海的官商们便勾结在一起,抢先下海,去收获这些财富。
但朝庭正在海禁啊,只有朱家才能抢大头,其余人等,只能喝剩汤。
这不公平!
官商们开始联合起来,终结了老朱家从海上捞钱的打算,于是郑和成为了中国航海史上的绝唱。
老朱家被困在了陆地,沿海的官商们,开始了疯狂的全民走私时代。
读到这儿,大家应该明白王直的革命盟友们是谁了吧?
那么刘大夏跟这些人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还是从履历法着手,研究政治人物,尤其是死掉的政治人物,看履历,比什么小道消息都管用。
在刘大夏的任职履历中,有两条记录,非常值得玩味:1、“宪宗成化初年馆试,大夏本可留任翰林官,但他自请改部职,被任命为职方司主事,升兵部车驾司郎中。”2、“孝宗弘治二年(1489年),担任过广东布政使,主管广东的行政和财政公务。”
刘大夏收藏或烧毁(这个无从考证)下西洋的档案,就是在他担任兵部车驾郎中期间,几年后,他就跳到了广东这个最大的走私犯集中地。
你要说其中没点猫腻,反正我是不信的,至于你信不信,那就是另外一码事了。
说实话,刘大夏并不是一个jiān臣,他在历史上的名声还是非常好的,但他所在的群体决定了他必须要泼郑和的脏水。
这就是政治人物的悲哀之处。
看清楚了刘大夏他们这群人的本质,就不难理解王直为什么被杀,胡宗宪为什么自杀了。
王直抛弃了这群人,招安之后,想把商路贡献给大明朝庭,这就是断人财路,仇恨之大,不亚于杀人父母。
因此沿海的走私犯们团结起来,发动自己所勾结的各级官僚,很容易就置王直和胡宗宪于死地了。
至于名义上的罪名?
大明朝的才子这么多,想个靠谱的罪名,真心不是什么难事。
通过王直和胡宗宪的教训,就能明白宅男朱寿的大航海计划为什么会玩崩了,因为他触动了沿海无数走私犯们的利益。
参加早朝的文官和太监大佬们,没有哪个不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当然,罗祥那个连十以上的加减法都算不清楚的家伙除外。
朝堂之上,大概只有他和朱寿,才认为大航海时代只是动动嘴皮的事。
李东阳见刘瑾被打了冷枪,心里暗爽不已,不过再爽,也得收拾被皇帝玩崩的残局。
“皇上,太祖祖训:片板不得入海,”李东阳站了出来,侃侃而谈,“况且朝庭税赋吃紧,入不敷出,无力承担东海公司一事,也无力支付夷州的开销,不如先行派出以罗公公为首的琉球宣抚使团,再行考较东海公司和夷州事宜。”
太祖祖训,那是拿来哄鬼的,连朱重八老先生的亲生儿子都不遵守,随后的皇帝,自然是有样学样,把《皇明祖训》拿来当了擦脚布。
李东阳的指向xìng很明确:先拉个大旗,扣顶帽子,把皇帝的嘴封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