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魂兮梦兮 第四十八回 游历 (第3/3页)
冤诉。经云:逢苦不忧。何以故?识达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说言报冤行。”
楚天野点点头,说道:“这就是寻常人所说的因果报应之说了。”
玄因露出赞赏的微笑,接着说道:“随缘行者: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苦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是故说言随缘行。”
楚天野渐渐有些思路,说道:“随缘,这一点与道家有些相同之处啊。”
玄因点点头,说道:“本来佛、道便是一家。”
楚天野:“紫暄曾经也这么说过的。”
玄因笑笑,接着面所说的,接着解释道:“无所求行者:世人长迷,处处贪着,名之为求。智者悟真,理将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万有斯空,无所愿乐。功德黑暗常相随逐,三界久居,犹如火宅,有身皆苦,谁得而安?了达此处,故舍诸有,止想无求。经曰:有求皆苦,无求即乐。判知无求真为道行,故言无所求行。”
楚天野有所领悟,说道:“人生在世,不过百年,对整个世界来说,只是沧海一粟,渺茫至极,世间所有的追求都将失去,这就是无为。”
玄因看着楚天野,说道:“施主当真是佛性颇高啊,老衲看来,都有几分嫉妒了。”
楚天野不好意思的挠挠头,说道:“请大师接着教诲。”
玄因:“称法行者:性净之理,目之为法。此理众相斯空,无染无著,无此无彼。经曰: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法无有我,离我垢故;智者若能信解此理,应当称法而行。法体无悭,身命财行檀舍施,心无吝惜,脱解三空,不倚不着,但为去垢,称化众生而不取相。此为自行,复能利他,亦能庄严菩提之道。檀施既尔,于五亦然。为除妄想,修行六度,而无所行,是为称法行。”
楚天野又皱起了眉头,没有领会最后一种法行的含义,问道:“大师刚才曾说,修心,便可总摄诸法,因何一法能摄诸法?”
玄因:“心者万法之根本,一切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则万法俱备;犹如大树,所有枝条及诸花果,皆悉依根。栽树者,存根而始生子;伐树者,去根而必死。若了心修道,则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费功而无益。故知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心外别求,终无是处。”
楚天野:“何为观心?”
玄因:“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了四大五阴本空无我;了见自心起用,有二种差别。云何为二?一者净心,二者染心。此二种心法,亦自然本来俱有;虽假缘合,互相因待。净心恒乐善因,染体常思恶业。若不受所染,则称之为圣。遂能远离诸苦,证涅槃乐。若堕染心,造业受其缠覆,则名之为凡,沉沦三界,受种种苦。何以故?由彼染心,障真如体故。”停顿一下,看着楚天野接着说道:“涅槃之果德,因此而成。如是观心,可名为了。”
楚天野:“小子略略懂得一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