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梁启超 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梁启超 上 (第1/3页)

    梁启超

    百科名片梁启超画像

    梁启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中文名:梁启超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广东新会

    出生日期:1873年2月23日

    逝世日期:1929年1月19日

    目录隐藏]

    个人履历

    年谱

    个人成果

    学术成就

    著作

    其它:

    赋税思想

    纪念

    故居

    记录

    轶事

    家庭婚姻

    家庭

    婚恋传奇

    人物评价

    其他信息个人履历

    年谱

    个人成果

    学术成就

    著作

    其它:

    赋税思想

    纪念

    故居

    记录

    轶事

    家庭婚姻

    家庭

    婚恋传奇

    人物评价

    其他信息

    编辑本段]

    个人履历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

    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1890年赴京会试,不中。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

    1891年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梁”。

    1895年春再次赴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表现活跃,曾主北京《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又赴澳门筹办《知新报》。他的许多政论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

    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

    1898年,回京参加“百日维新”。7月,受光绪帝召见,奉命进呈所著《变法通议》,赏六品衔,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

    同年9月,政变发生,梁启超逃亡日本,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

    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企图使革命派与清政府妥协。民国初年支持袁世凯,并承袁意,将民主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改建进步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争夺政治权力。

    1913年,进步党“人才内阁”成立,梁启超出任司法总长。袁世凯称帝的野心日益暴露,梁启超反对袁氏称帝,与蔡锷策划武力反袁。

    1915年底,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1916年,梁启超赴两广地区参加反袁斗争。袁世凯死后,梁启超出任段祺瑞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9月,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11月,段内阁被迫下台,梁启超也随之辞职,从此退出政坛。

    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

    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

    1927年,离开清华研究院。1929年病逝。

    梁启超一生勤奋,各种著述达一千四百万字,在将近三十六年而政治活动又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他每年平均写作达三十九万字之多。

    编辑本段]

    年谱

    一岁一八七三年同治十二年癸酉正月二十六日(公历二月二十三日)生于新会茶坑村。

    五岁一八七七年光绪三年丁丑由祖父和母亲教读四书五经。

    十二岁一八八四年光绪十年甲申应广州童子试中秀才。

    十六岁一八八八年光绪十四年戊子广州学海堂正班生、兼菊坡、粤秀、粤华书院外生。

    十八岁一**0年光绪十六年卯寅经陈千秋介绍,就学于康有为。

    十九岁一**一年光绪十七年辛卯入京与李蕙仙完婚。

    二十岁一**一年光绪十八年壬辰祖父卒,回乡居年余。

    二十三岁一**五年光绪二十一年乙未随康有为入京会试,落第。参与组织“公车上书”。助康创建强学会。

    二十四岁一**六年光绪廿二年丙申筹办《时务报》,任总编述,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名声噪起。

    二十五岁一**七年光绪廿三年丁酉为湖南时务学堂总教习。参与创设不缠足会和女学堂。

    二十六岁一**八年光绪廿四年戊戌参与“百日维新”,光绪帝赏六品衔,奉旨办译书局。八月政变起,逃往日本,与陈少白往还,协商与兴中会合作事宜,因康有为阻挠未果。在横滨主编《清议报》。

    二十七岁一**九年光绪廿五年己亥七月创粉高等大同学校于日本东京。

    二十八岁一九〇〇年光绪廿六年庚子与康有为、唐才常等发动“勤王运动”事败。

    三十岁一九〇二年光绪廿八年壬寅《清议报》停刊,创《新民丛报》、《新小说报》,倡“小说界革命”。

    三十五岁一九〇七年光绪卅三年丁未《新民丛报》停刊、成立政闻社。

    四十岁一九一二年民国元年壬子由日本返国,创《庸言报》。

    四十一岁一九一三年民国二年癸丑参与共和党。熊希龄内阁成立。任司法总长。

    四十三岁一九一五年民国四年乙卯创《大中华》月刊。辞币制局总裁。四月回乡省亲。六月写《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斥袁称帝,南下从事倒袁运动。

    四十四岁一九一六年民国五年丙辰在上海策动反袁。三月抵广西,发动广西宣布独立。在肇戾成立护**两广者司令部任参谋。后成立军务院,任抚军兼政务委员长。

    四十五岁一九一七年民国六年丁已七月,参与段祺瑞反对张勋复辟。任段祺瑞内阁财政总长,十一月辞退。

    四十七岁一九一九年民国八年已未到欧洲各国考察。

    五十岁一九二二年民国十一年壬戌先后到北京、济南、苏州、上海等地讲学。

    五十三岁一九二五年民国十四年乙丑在清华研究院讲学,出任京师图书馆馆长。

    五十七岁一九二九年民国十八年己巳因肾病动手术失败(实际上是一起医疗事故。1926年梁启超肾病,协和专家通过对梁启超病情会诊,认定右肾上生有一个瘤子,遂决定为其实施手术,于3月16日将右肾全部切除。瘤子切除之后并没有止住便血,显然西医的诊断可能有问题,至少是不准确的。全部切除的治疗手段也过于草率,协和的专家通过病理检查,并没有在切除的右肾中发现病变。换言之,即便尿毒症的诊断不误,那么手术也是失败的,即将好肾切除了,将坏肾予以继续保留),于1929年一月十九日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京沪开追悼会,参加者甚众。

    编辑本段]

    个人成果

    学术成就

    梁启超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著。

    1901至1902年,先后撰写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批判封建史学,发动“史学革命”。

    欧游归来之后,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研究重点为先秦诸子、清代学术、史学和佛学。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指导范围为“诸子”、“中国佛学史”、“宋元明学术史”、“清代学术史”、“中国文学”、“中国哲学史”、“中国史”、“史学研究法”、“儒家哲学”、“东西交流史”等。这期间著有《清代学术概论》、《墨子学案》、《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情圣杜甫》、《屈原研究》、《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文化史》、《变法通议》等。

    他一生著述宏富,有多种作品集行世,以1936年9月11日出版的《饮冰室合集》较称完备。《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梁启超在文学理论上引进了西方文化及文学新观念,首倡近代各种文体的革新。文学创作上亦有多方面成就:散文、诗歌、小说、戏曲及翻译文学方面均有作品行世,尤以散文影响最大。

    梁启超的文章风格,世称“新文体”。这种带有“策士文学”风格的“新文体”,成为五四以前最受欢迎、模仿者最多的文体,而且至今仍然值得学习和研究。梁启超写于1905年的《俄罗斯革命之影响》,文章以简短急促的文字开篇,如山石崩裂,似岩浆喷涌:“电灯灭,瓦斯竭,船坞停,铁矿彻,电线斫,铁道掘,军厂焚,报馆歇,匕首现,炸弹裂,君后逃,辇毂塞,警察骚,兵士集,日无光,野盈血,飞电刿目,全球挢舌,于戏,俄罗斯革命!于戏,全地球唯一之**国遂不免于大革命!”然后,以“革命之原因”、“革命之动机及其方针”、“革命之前途”、“革命之影响”为题分而析之,丝丝入扣。难怪胡适说:“梁先生的文章……使读者不能不跟着他走,不能不跟着他想!”

    在书法艺术方面,梁启超早年研习欧阳询,后从学于康有为,宗汉魏六朝碑刻。

    著作

    《少年中国说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

    文:梁启超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梁启超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者。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侠;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