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四二章 吴昌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四二章 吴昌硕 (第3/3页)

觅新居,迁往沪西一带的"高等住宅区"去住;最好自己造一座花园洋房,以娱晚景。事实上在当时要这样做也不太难。可是他往往莞尔一笑,说道:"我有这样的楼房住,已经心满意足了。想当初我刚到上海的时候,跟张子祥一道租一间小房住,连阳光也很少照到;里面摆了两张床和一张画桌,就塞得满满地,两个人没有回旋余地,那才真狭窄呢?

    尽管他自奉俭约,待人却一点也不吝啬,乐于助人。如遇亲友有病,他就出钱帮助医疗;对身后萧条人,他就毅然以料理丧葬和抚育遗孤为己任。这样的事例是很多的。1912年是海派书画的重大转折时期。那一年,上海汇集了一大批前清高官,其中有帝师太傅、大学士、尚书、总督、巡抚、布政使,如陈宝琛、沈曾植、张謇、陈三立、朱祖谋、康有为、曾熙、李瑞清、张元济、郑孝胥等。这些高官名臣、硕学鸿儒在上海完成了从封建末代官吏到近代书画家的华丽转身。他们已不是像任伯年、蒲华、虚谷那样的民间画家,而是名流中的名流,一出山就大大带动了海派书画的市场行情。第二代海派书画代表人物吴昌硕,便是这一年定居上海。10年后,吴昌硕重修润格:堂匾三十两;楹联三尺六两、八尺八两;横直整幅三尺十八两,四尺三十两,山水视花卉例加三倍;刻字每字四两……每两为银圆1圆4角。当时北大校长蔡元培每月收入为600银圆,吴昌硕书画收入远远超过北大校长及教授。

    他对劳动人民的态度,跟一般士大夫阶级迥然不同。记得在他寓居苏州时,有一次,从友人家里回来,途中遇雨,在一个废园中避雨,遇到一个卖豆浆的人在一起,交谈之下,卖豆浆者知道他是一位画家,就要求他为自己作一幅画,他即慨然允诺。过了几天,卖豆浆者到他寓所里取画,他果然早已认真地为他绘了一幅,并且题一首诗,叙述这次邂逅经过,以作纪念。

    ▲鼓励青年,完成心愿

    吴昌硕非常珍视青年人习艺的积极性,在仔细观赏过他们带来的作品之后,必先肯定它的优点,再三予以鼓励,然后再婉转地提出一些中肯的批评,指点今后努力的方向。即使作品确实十分幼稚,他也决不会盘抹煞,一定要诚恳地加以诱导,绝不使他们灰心。正由于他能这样恳挚而剀切地教人,青年们在受到教益之后,往往会终身不忘,受用无穷。像当代卓有成就的国画家潘天寿早年即曾受过吴昌硕的鼓励和指导。

    吴昌硕曾历经艰辛,他对贫苦的青年艺人更乐于加以掖助,使他们能达到自己的愿望。当时他认识了一个青年人,在一家药铺里当学徒,他爱好刻印而苦于所见不广、又无人指点。看了他的篆刻作品,吴昌硕觉得很有才华,便授以刻印要诀、并且把他介绍到老友沈石友家住了几年,所见既广、艺事也就大进。经过长时期的刻苦钻研,终于成为一位知名的篆刻家,那就是别号泥道人的赵石农。

    当时,各地有志于艺术的青年,辗转托人介绍,前来执卷问学的日多。他忆及自己早年学艺的艰难,同时更为了给艺术界培养新生力量,只要他们有一定的天才和毅力,他就欣然地加以启迪,不辞劳瘁。他的及门弟子很多,其中造诣尤为突出的在早期应推陈师曾,晚期要数王个簃。

    ▲画柏讽哈同

    1914年,吴昌硕寓居上海。有一天,靠贩卖鸦片和房地产投机起家的英国冒险家哈同来到吴家,说是为了做生日,想请吴昌硕代画一张三尺立幅。不料吴昌硕是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平素最憎恶的就是这班在中国为非作歹的洋人。无论哈同怎样诱以重金,也根本不予理睬。后来,哈同一看不行,依仗自己是英、法两租界工部局的董事,一面指使爪牙去吴家威逼恫吓,一面托当时在上海画界声望略逊于吴昌硕的吴杏芬、沙辅卿等人向吴说情。吴昌硕碍于同道情面,便磨墨提笔画了一幅柏树图,但柏树叶子却画得比正常的要大得多。在还没题款的时候,哈同就来取画了。他拿起画卷,横横直直地看了好一会儿,仍然不明其意。于是问道:“先生劳神挥毫,敝人不胜荣幸之至,但不知画的何物?”当他得知画的竟是不伦不类的柏树时,便强作笑脸问道:“柏树叶子为何竟如此之大?”吴昌硕说:“不妨倒过来看看。”哈同看后说:“倒过来却像葡萄。”吴昌硕佯装认真地说:“我也是这个意思。”哈同不解地问:“为何要倒画呢?”这时,吴昌硕忍不住笑了,说:“我是按照你们办事的逻辑画的,你们喜欢颠倒,把黑说成白,把好说成坏,把人吃人说成慈悲,当然我给你的画也只好颠倒挂了。”一听此话,哈同真是气得满脸通红,哭笑不得。但吴昌硕是上海首届一指的名画家,因此也不敢发他的脾气。且这画又是自己请求的,真是自讨没趣,后悔莫及。

    ▲铜像戏题

    吴昌硕是杭州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长。日本雕塑家朝仓文夫酷爱吴昌硕的书画金石,1920年慕名来华,与先生结成忘年之交。回国后,朝仓文夫运用洗炼的手法,塑造了一尊吴昌硕的半身铜质胸像,并亲自将塑像送到杭州。吴昌硕观后,赞叹不已,并在铜像之后题字道:“非昌黎诗,咏木居士;非裴岑碑,呼石人子;铸吾以金,而吾非范蠡,敢问彼都之贤士大夫,用心何以。辛酉八月昌硕戏题年七十八。”字里行间流露出这位艺术大师的宽广胸怀。之后,吴昌硕将此塑像置于印社的小龙泓洞内。

    一天夜晚,皓月当空,沿湖的亭台楼阁沉浸在一片幽静之中。吴昌硕吃完晚饭,与弟子王个簃出门散步。突然,只听吴昌硕一声惊呼:“啊哟,我头好疼。”王个簃不觉一怔,正想发问,却见先生手指前方。王个簃朝先生所指方向一看,只见幽暗的小龙泓洞里亮着数支蜡烛,微弱的烛光映出一位正在合掌跪拜的老妇身影。原来,这位老妇错把吴昌硕的胸像当成佛像了。吴昌硕皱眉道:“见此情景,我怎能不头痛呢?”

    编辑本段]

    年谱简编

    1844年甲辰1岁9月12日(农历八月初一)出生于浙江省安吉县鄣吴村(当时隶属孝丰县)。

    1865年乙丑22岁是年中秀才。

    1866年丙寅23岁与父迁安吉城内居住。

    1869年己巳26岁赴杭州,就学于诂经精舍,从名儒俞樾习小学及辞章。本年编成《朴巢印存》。

    1872年壬申29岁赴上海,得识高邕之。

    1873年癸酉30岁在安吉从县教谕潘芝畦学画梅。再赴杭投诂经精舍。在杭识吴伯滔。

    1874年甲戌31岁秋,赴嘉兴客杜筱航(文澜)曼陀罗馆,识铁老金树本,与谈诗及识古器之法。

    1875年己亥32岁赴试武林。

    1879年己卯36岁集拓所作印成《篆云轩印存》。携往杭州就教于俞樾,俞极赞许,为之署端并题辞。

    1880年庚辰37岁寓吴云(平斋)两礨轩,以《篆云楼印存》请教,吴云为之删削,更名为《削觚庐印存》。识吴秋农、金心兰、顾茶村、胡三桥、方子昕等。与杨岘(见山)订交。

    1882年壬午39岁居苏州。友人荐作小吏以维持生计。与虞山沈石友订交。

    1883年癸未40岁因公赴津沽,在沪识任伯年。在析津(今河北大兴县)识杨香吟。由析津回沪,与虚谷、任阜长缔交。任伯年为作《芜菁亭长小像》。是年在苏州由潘瘦羊之介,与收藏家潘祖荫纳交。

    1887年丁亥44岁至沪,任伯年为作《棕荫纳凉图》。

    1889年己丑46岁在苏州。时伯年来访,为之作《酸寒尉像》,自题诗。施旭臣、谭复堂为《缶庐诗》作序。

    1890年庚寅47岁居上海。识吴大澄。

    1891年辛卯48岁日本国书法家日下部鸣鹤(名东,字子暘,江州人,1838--1922)来华,与先生纳交。

    1892年壬辰49岁任伯年又为作《蕉荫纳凉图》。

    1893年癸巳50岁在上海编选壬辰以前所作诗三卷刊行,题名《缶庐诗》。

    1894年甲午51岁在北京以诗及印谱赠翁同龢。中日战争爆发,参佐吴大澄戎幕,北上抗日。

    1895年乙未52岁任伯年为作《棕荫忆旧图》、《山海关从军图》。十一月,任伯年病殁沪上,作诗哭之并撰联。

    1899年己亥56岁十一月,得同里丁葆元保举,任安东县令,一月即辞去。

    1900年庚子57岁日本河井仙郎投先生门下。

    1903年癸卯60岁自订润格。编选壬寅以前所作诗为《缶庐诗》第四卷,连同前刊三卷,又《别存》一卷合为一册。

    1904年甲辰61岁移居桂和坊19号,名其斋曰“癖斯堂”。赵子云投入门下。

    1909年己酉66岁在沪与高邕之、杨东山发起成立上海豫园书画善会。

    1912年壬子69岁至杭州与西泠诸友宴集。本年始以字行。

    1913年癸丑70岁西泠印社成立,任社长。秋,梅兰芳来会。重订润格。王一亭投拜门下。迁住北山西路吉庆里923号。

    1914年甲寅71岁参入九老会。上海书画协会成立,任会长。

    1915年乙卯72岁上海“题襟馆书画会”推先生为名誉会长。

    1920年庚申77岁日本长崎首次展出其书画,东京文求堂继刊《吴昌硕画谱》,长崎双树园刊行《吴昌硕画帖》。诸乐三列为门弟子。

    1921年辛酉78岁赴杭西泠印社宴集。《汉三老碑》被日商购去,与西泠同仁奔走呼吁,作画义卖,终募款八千大洋将碑赎回。日本朝仓文夫为范铜像。

    1923年癸亥80岁潘天寿由诸闻韵引见来谒,撰联以赠。门弟子陈师曾卒。

    1925年乙丑82岁沙文若(孟海)由王贤引列为门弟子。

    1927年丁卯84岁11月29日逝于沪寓。

    编辑本段]

    世人评说

    “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齐白石

    编辑本段]

    吴昌硕先生语录

    1学我,不能全像我。化我者生,破我者进,似我者死。

    2今人但奢摹古昔,古昔以上谁所宗?书画有真意,贵能深造求其通。

    3嗟予学术百无就,古人时效他山攻。蚍蜉岂敢撼大树?要知道艺无终穷.

    4读书破万卷,道行志不二。

    5老学师何补,英年悟最宜。

    6小技拾人者则易。创作者则难。欲自立成家,至少辛苦半世,拾者只多半年,可得皮毛也。

    7十指参成香色味,一拳打破古来今。

    8画之所贵贵存我,若风遇萧鱼脱筌。

    9或拟温日观,应之曰否否,画当出已意,摹仿堕尘垢。即使能似之,已落古人后。

    16977.16977小游戏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