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四章 北宋 (第3/3页)
于军事。西方各国的现代战争武器正是由于北宋年间经由西亚各国传播的火药制造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印刷造纸
雕板印刷术在北宋时有飞速发展,广泛被用来刻印书籍。
国子监刻印的书,后世称为监本。民营书坊刻印的书被称为坊本。都城开封和浙江杭州、福建建阳、四川眉山都是印刷业的中心。
北宋纸的种类很多,竹、藤、楮、麻等都是造纸的原料。四川的布头笺、冷金笺,歙州的凝霜、澄心,宣州的栗纸,浙江的藤纸,温州的蠲纸等,都是有名的品种。歙州出产一种长纸,制作甚精,一幅长五十尺,竟均能做到自首至尾,匀薄如一。
丝质产业
北宋纺织业仍以丝织业占主要地位。
丝织品的种类繁多,绢有五十多种,绫有二十七种。河北定州的缂(刻)丝,用各种颜色的丝线,织出美丽逼真的花草鸟兽。京东单州的薄缣,每匹只有百株(四两)重,望之如雾。这些都是丝织珍品。麻织业集中在东南地区。淮南、江南、荆湖、福建、广南等路,都产麻织布。其中黄、宜、袁、吉等州的纻布,虔州的白攽,都是当时市场上的畅销产品。
编辑本段]
对外关系
北宋初年失去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机会。辽国保持了长期威胁宋朝统治的优势地位。而且在陕甘一带这时又新兴起了夏国。北宋政府对于辽和西夏只是屈膝求和。当时,宋军和辽军、西夏军经常作战、败多胜少。军事上的无作为,带来政治、外交上的软弱,只能靠割地赔款以求和平。宋真宋景德元年,宋战胜了辽,反而订立了“澶渊之盟”,规定宋每年赠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仁宗庆历二年,又增银十万两、绢十万匹,并改“赠”为“纳”。后来神宗时又割河东(今山西省)地七百里。北宋王朝的这种方针政策跟战国时代六国对待秦国的方针路线很相似。
赵匡胤通过发动军事政变取得政权,他鉴于唐末五代的藩镇割据,便实行一系列防范武将军权过重、地方武装过强的措施。这些措施不但大大降低了宋朝军队的战斗作用,而且严重削弱了抵御外来侵略的国防力量。
北宋中期,内外交困的局面使一部分比较开明的统治者要求变法改革。宋神宗赵顼和当时杰出的政治家王安石的新政策在公元一○六九年以後陆续实行,新法客观上符合农民和中小地主的利益,相对地压制了大官僚地主富商。但是这一斗争最後是失败了。而且後来演变成官僚集团争夺权利的斗争,完全失掉改革的意义。新旧党人的纷争一直延续到北宋灭亡。
公元十二世纪初,在契丹背後新兴起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国。金兵在公元一一二五年灭辽后,开始南下,北宋朝廷无意抵抗,公元一一二七年金兵攻破了开封,掳走徽宗钦宗,开封被抢掠一空,这一中古时期作为政治、文化与经济中心的第一大城市遭到彻底的破坏。
编辑本段]
帝王世系
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
帝王即位元年退位元年
太祖960976
太宗976997
真宗9971022
仁宗10221063
英宗10631067
神宗10671085
哲宗10851100
徽宗11001125
钦宗11251127
3]
【宋太祖——赵匡胤】
历朝历代的政变事件屡见不鲜。“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便是由后周禁军最高统帅赵匡胤发起的一次成功的政变。赵匡胤兵不血刃登上帝位,不仅统一了大半个中国,而且治国有方。宋朝的经济和文化之所以能够达到我国历史上的又一个高峰,与赵匡胤的治国之道有密切的关系。历史证明,赵匡胤是一位推动历史发展的杰出人物。他对待权臣刚柔并济,怀柔安抚,很好的解决了天下统一后的军权问题,永不消逝的英雄——赵匡胤。
【宋太宗——赵光义】
宋太宗(939年—997年)赵炅,汉族,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改名炅。在其兄弟中,除去早夭者,太宗排行居中,比太祖小12岁,比秦王太宗像赵廷美大8岁。22岁时,参与陈桥兵变,拥立其兄赵匡胤为帝,曾参与太祖统一四方的大业。太祖驾崩,38岁的赵光义登基为帝,是为太宗,在位共21年(976~997),59岁去世,是宋朝的第二个皇帝。
【宋真宗——赵恒】
宋真宗(968-1022)997年即位,在位25年真宗赵恒是太宗第三子,“性好学”,前期颇勤于政事。公元1004年,真宗签定“澶渊之盟”,每年向辽国进贡,澶渊之盟后的100多年里,宋辽之间维持着和平局面,另外,宋辽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宋真宗时,经济迅速发展,发行“交子”,这便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宋仁宗——赵祯】
宋仁宗(1010-1063)1022年即位,在位41年。原名受益,真宗第六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仁慈的皇帝。仁宗即位是才12岁,由皇太后垂帘听政,1033年亲政,仁宗任用范仲淹等贤臣,发起了历史上著名的庆历新政,虽改革失败,但同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也为随后的王安石变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仁宗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还颇能约束自己,因此他受到古代历史学家、政治家的称赞,是当时的偶像皇帝。仁宗死于1063年,举国哀悼,死时讣告送到敌对国家辽国,竟然“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连辽国皇帝耶律洪基也握着使者的手号啕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
【宋英宗——赵曙】
宋英宗赵曙(1032-1067)汉族,原名宗实,后改名赵曙,太宗曾孙,濮王允让之子。仁宗无子,英宗幼年被任宗接入皇宫抚养,赐名为宗实。1050年为岳州团练使,后为秦州防御使。1055年立以为嗣。英宗在位期间,任用旧臣韩琦等人,不想改革,但与辽国和西夏没有发生战争。1067年,病逝于宫中福宁殿。在位四年葬于永厚陵。
【宋神宗——赵顼】
宋神宗赵顼(1048-1085)1067年即位,在位18年。英宗长子,1067年即位。1069年起用王安石变法,新法推行了十几年,取得一定效果,但在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下,于神宗死后废除。神宗在位时,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完成,这是我国第一部编年通史。
【宋哲宗——赵煦】
宋哲宗(1076年—1100年)赵煦,汉族,宋神宗第六子。谥号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元佑八年三月即位,太皇太后高氏听政。太后去世后,亲政。在位十五年(1085~1100),建元元佑、绍圣、元符。元符三年卒,年二十五。庙号哲宗,葬永泰陵。事见《宋史》卷一七、一八《哲宗纪》。
【宋徽宗——赵佶】
宋徽宗(1082~1135)名赵佶,汉族,号宣和主人、教主道君皇帝、道君太上皇帝,谥号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画家,书法家。宋神宗十一子,哲宗弟。生母宋神宗钦慈皇后陈氏。哲宗病死,太后立他为帝,宋朝第八位皇帝(1100~1125年在位),在位25年,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擅长楷、草书及山水、人物、花鸟、墨竹。擅长婉约词,创“瘦金体”。
【宋钦宗——赵桓】
宋朝钦宗赵桓,曾名亶、煊,是北宋末代皇帝,生于元符三年(1100)四月十三日。宣和七年(1125)十二月,在金兵大举入侵之际,徽宗禅让帝位,赵桓被迫即位,是为钦宗,改次年为靖康元年。宋钦宗即位后“声技音乐,一无所好”,颇有振作之意。杀或贬蔡京,童贯等奸臣。任用李纲抗金。靖康二年,与其父徽宗同被金兵俘虏北去,在位一年零两个月。绍兴二十六年(1156)死于五国城,享年57岁,葬于永献陵。4]
编辑本段]
著名事件
陈桥兵变
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借口北汉与辽联合南侵率军出大梁(今河南开封)至陈桥驿(今开封东北),授意将士给他穿上黄袍拥立他为帝。赵匡胤即回师大梁逼后周皇帝让位,建立了宋朝。
陈桥兵变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经过多次战争后所缔结的一次盟约。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个平等的合约,微不足道的岁币换得北宋幽燕地区的和平,可以讲主要的精力实力放在内政建设和西北的战事上(西夏)。对于辽来说也是一个很合适的条约,当时的辽内部暗流涌动,及时从南方宋政权的纠澶渊之盟缠中脱身是明智之举。从整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来看“澶渊之盟”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和发展,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宋江起义
宋徽宗为解决财政困难,于1111年设立“西城括田所”,专事搜刮民财。梁山泊的农民和渔民交不起沉重的赋税,只要武装抗租抗税,所以梁山泊成了农民武装起义的据点。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最初即以梁山泊作为据点,坚持了四五年的斗争,直到1119年才正式宣布起义,随后离开梁山泊,转战于河北、山东一带。宋江的队伍最初只有36人,以“替天行道”、“杀富济贫”为口号,深受百姓拥护,规模迅速扩大。1121年,宋江率起义军乘船来到海州,陷入宋军重围,走投无路之下,投降了北宋。
方腊起义
方腊于1120年10月率众在歙县七贤村起义,建立了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的六州52县在内的农民政权。在当时影响很大,1121年夏起义失败,方腊被俘,被朝廷处死。
靖康之变
靖康元年,金军仅以4万人南下,一路锋芒如入无人之境,连破北宋27州,兵锋直指宋都汴梁,黄河北岸宋地皆陷没。北宋朝廷本想借黄河天险以御金兵,但戍守黄河南岸诸部宋军久已虚缺,偶有在营兵卒也多为懒散之徒,根本不能作战。当时宋军虽烧毁黄河浮桥,但两岸渡船均因部属渎职拖延而未能彻底收缴,金军在北岸仅用数日便汇集了足够渡船,于十月丁卯强渡黄河,北宋守军见金兵至皆不战而溃、四散奔逃,次日金军兵不血刃占据汴梁以北军事重地仲牟驿,北宋朝中上至皇帝下至小吏尽惊慌失措、方寸大乱,主和派趁机大造声势,举朝皆投降之声。金军围困汴梁一月有余,在尚未攻破东京的情况下,北宋皇室准备投降,开封下级军民却坚决要求抵抗,30万人决心参战。钦宗竟然亲自到金营求降,卑躬屈膝地献上降表,还下令各路勤王兵停止向开封进发,甚至镇压自发组织起来准备抵抗的军民。金军于是肆无忌惮地大肆搜刮,开封平民遭受了巨大灾难。第二年2月,金军废宋徽宗、宋钦宗人,另立原宋朝宰相张邦昌为伪楚皇帝。4月,金军将俘虏的两位皇帝以及后妃、皇子、宗室、贵戚等3000多人,连同大量宝玺、舆服、法物、礼器、浑天仪等开始北撤。宋朝在历史上留下了这奇耻大辱的“靖康之变”。5]
16977.16977小游戏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