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一章 北周 下 (第3/3页)
期:骄奢淫逸的周宣帝
北周宣帝宇文赟(公元559年—公元580年),在位1年。性格矫饰荒淫。父宇文邕,母李太后。字乾伯,宇文邕长子,他是个暴虐荒淫的皇帝。宇文赟即位前,父亲武帝对他管教极为严格,曾派人监视他的言行举止,甚至只要犯错就会严厉惩罚。578年武帝去世后,宇文赟即位,即位後他沉湎酒色,又大肆装饰宫殿,且漤施刑罚,经常派亲信监视大臣言行,北周国势日渐衰落。579年宣帝禅位于长子宇文衍,他本人则在禅位次年去世,时年仅二十二岁。去世后次年,杨坚即废静帝宇文阐自立,改国号为隋,北周灭亡。
史称:“宣帝初立,即逞奢欲。”周武帝的巨大棺材还摆放于宫中,未及入敛,宇文赟脸上不仅丝毫没有死了亲爹的愁容,还自抚着脚上的杖痕,大声对着武帝的棺材叫骂:“死得太晚了!”一转身,这位新皇马上把武帝的嫔妃宫女叫到面前,排队阅视,模样俊俏的都一一纳为自己的后宫。封建时代,伦常严谨,即使周武帝的嫔妃比宇文赟还要年轻,辈份上讲仍是母辈,太妃级的人物,这位新皇全然不顾这些帝王礼仪,拥着那些年轻的后妈们共入花闱,春风遍度。同时,他当皇帝后下的第一道行政命今就是破格提升他当太子时一直为他出谋划策的吏部下大夫郑译为开府仪同大将军、内史中大夫,委以朝政。(正是这位郑译,两年后宇文赟一死就投靠杨坚,矫诏宣杨坚入朝辅政,帮助杨坚篡周立下首功)。
宇文赟帝座刚刚坐稳,马上就诛杀了他的叔父、功高德茂的齐王宇文宪。宇文邕当皇帝之初,受制于权臣宇文护,终日沉默不语。当时的宇文宪却和宇文护关系很好,常常率领大军与齐**队大战,并打败过北齐的名将斛律明月、高长恭等人,威势渐隆。宇文护上奏书,多让宇文宪代奏,宇文宪对自己同父异母的皇帝心存敬畏,经常调解权臣与皇帝之间微妙的紧张关系,周武帝对此心里十分明白,故而在诛灭宇文护以后,不仅没有杀宇文宪,还常常让这位能征善战的兄弟率领前军,攻克四伐。伐北齐时,宇文宪率军打得北齐后主高纬一路狂奔,又俘虏北齐最能打仗的宗室安德王高延宗、任成王高谐以及广宁王高孝珩等,可以说是北周王朝平灭北齐的头等功臣。同时,这位仁厚老成的王爷又是一个深知急流勇退的有智之人,他深知当皇帝的兄长不仅英果刚毅,而且是雄猜之主。平灭北齐之后,宇文宪觉得自己威名太重,就有意时常称病不出,不再追随周武帝攻打北方的外族,很想颐养天年,使自己能善终于家。
周武帝一死,刚一即位的宇文赟马上就想到了自己这位功高盖世的叔父。某晚,他下诏宗室诸王入见,大家齐聚殿门时,独召齐王宇文宪入见。殿门忽闭,一群壮士拥上前死死按住这位皇叔。宇文宪辞色不曲,陈说自己没有任何罪过。旁边录记证词的文吏就劝他:“以大王您今天的情势,还用得着说这么多吗。”宇文宪一声慨叹:“我位重属尊,贵为皇弟帝叔,一旦遭逢此难,也是死生有命,并不想还能活下去,……我只是留恋老母在堂,无人奉养呵……”话音刚落,壮士一拥而上,把这位齐王缢死于堂。时年35岁,所生六子,除长子宇文贵先前病死,其余五子一并伏诛。宇文赟时年已二十,青春正盛,乾纲独揽,马上以无名之罪冤杀这位仁德善战的叔父,顿时大失天下所望。
宇文赟又认为周武帝的《刑书要制》里刑罚太严酷,便下旨废除。为了收买人心,又大赦囚犯,一时间盗贼们纷纷从牢里跑出来,乡里为患。见到国家量刑过轻,周围人也纷纷“以身试法”,社会一片混乱。南北朝时期四分五裂,群雄环立,所谓“乱世用重典”,周武帝的刑法应该是必要的。宇文赟年青小伙子不懂事,按书本治国,不知变通,不谙时事,一时间搞得自己下不来台。加之他本人又“奢淫多过失”,为了慑服臣下,又颁布新法《刑经圣制》,上演祭天告地行新法的把戏,刑罚比周武帝时更重,臣下人民小有过失,马上就会被砍头灭家。
周宣帝宇文赟在位不到二年,于大象二年(公元580年)五月病死,杨坚以宣帝后父的地位,联络典掌机密的近臣汉世族地主郑译、刘昉等,假称受遗诏辅政。时宣帝子静帝宇文阐继位,年仅8岁。杨坚自任大丞相、都督内外诸军事。至此,北周的国家最高权力,实际落入杨坚手中。
宫内上下一片混乱之际,又是一朝孤儿寡母惶惶不知所以。年仅8岁的皇长子宇文阐被立为帝。天元皇帝宠臣郑译矫诏以杨坚入朝辅政。此时的天元皇后杨氏也高兴自己父亲掌握权柄,以免他姓权臣或皇族中野心大的人篡位。殊不料,这位杨坚夺起外孙的皇位来毫不手软(宇文阐亲生母亲姓朱,与杨坚之女是名义上的母子),不到两年,就遍诛宇文皇族,共计杀周朝文帝子孙二十五家,孝闵帝子孙及明帝子孙6家,武帝子孙12家,荒唐皇帝宇文赟的儿子宇文阐禅位后即被杀,时年不到9岁。宇文赟另外两个幼子还在怀抱之中,为斩草除根,也被杨坚诛杀。加之其余宇文氏的宗室疏属,几乎为杨坚诛杀无遗,成千上万的凤子龙孙均于一年多内惨遭屠戮。清朝历史学家赵翼感叹说:“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以妇翁之亲,安坐而登帝位……窃人之国,而戕其子孙至无遗类,此其残忍惨毒,岂复稍有人心!”
编辑本段]
尾声:尉迟迥的叛乱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六月至八月,北周丞相杨坚遣上柱国韦孝宽率军平定相州总管尉迟迥之乱的战争。
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十一日,北周宣帝宇文赟病死。周静帝宇文衍年幼,左丞相杨坚专政。杨坚为预防北周宗室生变,稳固其统治权力,以千金公主将嫁于突厥为辞,诏赵、陈、越、代、滕五王入朝;因尉迟迥(北周文帝宇文恭外甥)位望素重,恐有异图,遂以会葬宣帝为名,诏使其子尉迟惇召尉迟迥入朝;并以韦孝宽为相州总管赴邺取代尉迟迥。六月,尉迟迥恐杨坚专权对北周不利,公开起兵反对杨坚。七月,青州总管尉迟勤(迥弟之子)从迥反杨。迥所统相(治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卫(治朝歌,今河南淇县)、黎(治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沼(治广年,今河北永年东南)、贝(治武城,今河北清河西北)、赵(治广阿,今河北隆尧东)、冀(治信都,今河北冀县)、瀛(治赵都军城,今河北河间)、沧(治饶安,今河北盐山西南)及勤所统青、齐、胶、光、莒等州(均属今山东)皆从之,有众数十万。荥州(治成皋,今河南汜水)刺史宇文胄、申州(治平阳,今河南信阳)刺史李惠、徐州(治彭城,今江苏徐州)总管司录席毗罗等,皆据州响应;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永桥镇将纥豆陵惠以城降迥。整个山东(太行山以东)除沂州(治琅邪,今山东临沂西)外,几乎都为尉迟迥控制。尉迟迥遣兵分路进攻,陷钜鹿(今河北平乡东南)、建州(治高都,今山西晋城东北)、潞州(治上党,今山西长治北古驿)、东郡(治滑台,今河南滑县东旧城)、曹州(治左城,今山东曹县西北)、亳州(治小黄,今安徽亳县)、永州(治楚城,今河南信阳北长台关西)等地;同时质其子于江南陈朝,以请援;并派人出使并州(治晋阳,今太原西南),欲招降上柱国、总管李穆,遭到拒绝。
时杨坚挟幼帝以号令中外。结好并州李穆,送千金公主与突厥和亲,以消除北方之患;加强洛阳守御,作为进讨尉迟迥的战略基地;并令计部中大夫杨尚希先发精兵3000人镇守潼关,防其偷袭。同月十日,杨坚调发关中兵,令韦孝宽为行军元帅,陇西公李询为元帅长史,郕公梁士彦、乐安公元谐、化政公宇文忻、濮阳公宇文述、武乡公崔弘度、清河公杨素等为总管,率军讨伐尉迟迥。七月末,韦孝宽率大军自洛阳进驻河阳(今河南孟县南)。尉迟迥军正围攻怀州(治野王,今河南沁阳),孝宽即以宇文述等将其击破,遂率军东进至永桥镇东南。众将请先攻此城,孝宽为求歼敌主力,说服诸将避开坚城,引军进屯武陟(今河南武陟西),与进到沁水东的10万尉迟惇军隔水对峙。八月十七日,杨坚所派监军高颎到达前线,遂令于沁水架桥,发起进攻。孝宽军奋勇进击,大败尉迟惇军,惇单骑逃往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孝宽军乘胜疾追,直到邺城南。尉迟迥父子集中全部兵力13万人在城南布阵,以阻止孝宽军进攻,尉迟勤也率军援邺,已有3000骑兵到达。孝宽督军进攻,尉迟迥率部力战,孝宽军初战不利。时有数万士民观战,孝宽军即以箭射观者,制造混乱,然后乘乱反击,大败迥军。迥等退守北城,孝宽军破城而入,尉迟迥计穷自杀。尉迟勤等向青州溃逃,被大将军郭衍部追获。同月,杨素军也在石济(今河南延津东北)击败宇文胄军,斩宇文胄。与此同时,杨坚命河南道行军总管于仲文率军8000人,自洛阳东进,大败尉迟迥部将檀让部于梁郡蓼堤(今河南商丘境),进占梁郡(今河南商丘南)、曹州、城武(今属山东)等城,然后计破金乡(今属山东),伏歼檀让、席毗罗等部10余万,俘檀让,斩席毗罗。随后,韦孝宽分兵进击关东各地降附尉迟迥的势力,彻底平定了尉迟迥之乱。战中,郧州(治安陆,今属湖北)总管司马消难、益州(治蜀郡,今成都市)总管王谦先后举兵响应尉迟迥,反对杨坚。杨坚适时命柱国王谊、梁睿各为行军元帅,分别率军攻讨,均获胜利。同时,北周宗室诸王数次伺机欲除杨坚,杨坚均予果断处置,粉碎其夺权图谋。
点评:此战,杨坚在控制北周诸王、加强中央统治的同时,和亲北方突厥,争取并州李穆,以巩固其左翼,并威胁敌军侧背,又乘叛军初起,相互配合尚不密切之机,以一部兵力东击梁、曹、城、金各地,解除右翼威胁,并掩护主力行动,造成战略上有利态势,掌握了战争主动权。主力进攻时,置途中敌之坚固据点于不顾,急寻敌军主力决战;沁水战胜后,又直趋邺城,消灭叛乱中心,终于迅速平定叛乱,在军事上为其代周建隋奠定了基础。
16977.16977小游戏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