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三六章 东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一三六章 东汉 (第1/3页)

    东汉

    百科名片

    东汉(公元25年~220年),又称后汉。wenxuemi。是中国古代强大而统一的一个朝代,与西汉合称汉朝。由汉世祖光武帝刘秀建立,历12帝,共196年。后世所说的“大汉王朝”即是指西汉与东汉这两大王朝400余年的历史时期。因汉光武帝建都洛阳,故称东汉。

    目录隐藏]

    东汉简史

    东汉政区

    官职制度

    中央系统

    地方系统

    科技文化

    东汉经济

    帝王世系东汉简史

    东汉政区

    官职制度

    中央系统

    地方系统

    科技文化

    东汉经济

    帝王世系

    东汉疆域编辑本段]

    东汉简史

    汉光武帝西汉末年,土地兼并之风愈演愈烈,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沦为奴婢。王莽代汉建新之后,新帝王莽先后颁布了“王田令”、“私属令”等一系列新政,力图缓解西汉中期之后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然而,王莽改制触动了大豪强与许多上层官僚的既得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激烈反对与排斥,加之改革措施过激过快,终于使这场由封建统治阶级自上而下的自救式改革以失败而告终。王莽改制不但没能缓解西汉中后期以来不断激化的社会矛盾,反而使得这种矛盾空前激化,加之新朝末年水旱灾害不断,终于在新莽天凤年间爆发了著名的绿林与赤眉大起义。一时间,四方相应,天下大乱。新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昆阳城下,面对新朝号称百万(实为42万左右)的围剿大军,西汉皇族后裔出身的刘秀沉着冷静、奋力死战,终于在其他绿林军的配合下,一举摧垮新莽42万大军。昆阳之战,标志着新王朝赖以维持其统治的军事力量基本上消耗殆尽。同年,绿林军攻破长安,王莽死于变民之手,新朝灭亡。新朝灭亡之后,曾与绿林军并肩作战的刘秀北渡黄河,与绿林军彻底决裂,从而开始了他占有河北,逐鹿中原,进而兼并天下的霸业。公元25年,即东汉建武元年,刘秀在河北登基称帝,因刘秀系西汉皇族的后裔,故国号仍为“汉”,刘秀就是汉世祖光武皇帝。因刘秀所建立的汉王朝首都在洛阳,刘邦所建立的汉王朝首都在长安,在地理位置上一东一西,故后世称刘邦所建汉朝为西汉,刘秀所建汉朝为东汉。刘秀定都洛阳之后,不断对四方用兵,先后消灭了盘踞关中、号称百万的赤眉军,割据陇右立地称王的隗嚣与在西蜀称帝的公孙述等大小数十个割据势力。经过12年的东征西讨,刘秀终于在东汉建武十二年即公元37年扫灭了最后一个割据势力—“成家帝”公孙述,自此,经历了自新莽末年长达近二十年的纷争混战,古老的中华大地再次归于一统。

    光武帝在平定天下之后,重视生产与人民生活的恢复与发展,遭战乱破坏的生产和生活得到了迅速的恢复,人口与垦田数目大大增加,史称“光武中兴”。又历经汉明帝、汉章帝30多年的统治,东汉的国力空前强盛,四夷臣服。公元121年,摄政长达17年之久的邓太后驾崩,东汉王朝自此结束了她的黄金岁月,朝政急转直下。东汉自和帝起,皇帝都是年幼即位,而摄政的阎氏、梁氏、何氏等太后皆无邓太后的政治才能与贤淑品德,她们或私欲过重,或优柔寡断,使得外戚势力与宦官横行朝堂,朝政日益衰败。汉灵帝即位之后,沉迷酒色,重用宦官,终于在东汉中平元年爆发了震惊朝野的黄巾之乱,东汉朝廷调集重兵才将这场声势浩大的变乱镇压下去。公元190年,刚刚平定了“黄巾之乱”的东汉王朝又逢“董卓之乱”,中央大权逐步落入董卓等权臣之手,而其他在外带兵的将领与地方豪强也借助于围剿黄巾军的机会掌握了大量的武装,从而揭开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大幕,董卓、袁绍、曹操、孙坚、刘备等人纷纷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公元220年(东汉延康元年),曹操病死,沿袭了魏王爵位的曹丕逼迫汉献帝让位,在洛阳称帝,国号“大魏”,东汉灭亡。自光武帝开基创业到汉献帝让位于魏王曹丕,东汉王朝历十二帝,立国196年。

    东汉提倡儒学,太学林立,学术气氛浓厚,故而东汉在中国历史上的科技和文化发展中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蔡伦在前人的基础上改进和创新了造纸术,人类历史上真正意义的“纸”—“蔡侯纸”诞生了,从而使中国结束了“竹帛”时代,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变革,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文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东汉还诞生了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巨人—张衡,他发明了水运浑天仪与地动仪,尤其是地动仪,直到1700多年之后,欧洲才发明了类似的仪器。他在天文学巨著《灵宪》中对月食成因的解释,使他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科学的揭示了月食成因的人。此外,被称为文宗字祖的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成为了汉字学的开山鼻祖,故后人研究汉字必先读《说文》;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史上的不朽之著,成为了日后中医学的“医方之祖”。华佗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了全身麻醉进行外科手术的人,在医学比较落后的封建时代,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班固所著的《汉书》,开创了纪传体断代史的先河,成为了继《史记》之后的又一部史学巨著。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上,各个领域都出现了杰出的代表性人物,其中“纸圣”为蔡伦,“科圣”为张衡,“医圣”为张仲景,字圣为“许慎”,仅东汉一代就出现了四位“圣人”,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编辑本段]

    东汉政区

    州名(或都护府)古名今地大致范围所辖郡国

    司州洛阳河南洛阳东北陕西中部,河南西部、北部,山西西南部京兆尹(12个县)左冯翊(13)右扶风(15)弘农郡(9)河内郡(18)河南郡(21)河东郡(20)

    冀州鄗县河北柏乡县北河北中南部魏郡(15)钜鹿郡(15)渤海郡(8)常山国(13)中山国(13)安平国(13)河间国(11)清河国(11)赵国(5)

    幽州蓟县北京市河北北部,辽宁大部、朝鲜半岛北部涿郡(7)代郡(11)上谷尹(8)渔阳郡(9)右北平郡(4)辽西郡(5)辽东郡(11)玄菟郡(6)乐浪郡(18)广阳郡(5)辽东属国(6)

    并州晋阳山西太原西南山西中部、北部、陕西、宁夏、蒙古的一部太原郡(16)上党郡(13)西河郡(13)五原郡(10)云中郡(11)定襄郡(5)雁门郡(14)朔方郡(6)上郡(10)

    凉州陇县甘肃清水北甘肃及宁夏大部陇西郡(11)汉阳郡(13)武都郡(7)金城郡(10)安定郡(8)北地郡(6)武威郡(14)张掖郡(8)酒泉郡(9)敦煌郡(6)张掖属国(5)居延属国(1)

    益州雒县四川广汉四川、云南大部,广东、陕西一部分汉中郡(9)巴郡(14)广汉郡(11)蜀郡(11)犍为郡(9)牂牁郡(16)越巂郡(14)益州郡(17)永昌郡(8)广汉属国(3)犍为属国(2)

    交州龙编越南河内东广东、广西南部等地区南海郡(7)郁林郡(11)苍梧郡(11)交阯郡(12)合浦郡(5)九真郡(5)日南郡(5)

    荆州汉寿湖南常德市东北湖北、湖南二省及陕西、河南、贵州、广东的一部分南阳郡(37)南郡(17)江夏郡(14)零陵郡(13)武陵郡(12)桂阳郡(11)长沙郡(13)

    扬州历阳、寿春、合肥安徽和县、安徽寿县、安徽合肥西北江西、福建、浙江三省及江苏、安徽南部九江郡(14)丹阳郡(16)豫章郡(21)吴郡(13)会稽郡(14)庐江郡(14)

    豫州谯县安徽亳县河南东部、安徽西部颍川郡(17)汝南郡(37)梁国(8)沛国(21)陈国(9)鲁国(6)

    徐州郯县山东郯城江苏北部、山东东南部东海郡(13)广陵郡(11)琅邪国(13)彭城国(8)下邳国(17)

    青州临淄山东淄博市山东北部平原郡(9)东莱郡(13)济南国(10)乐安国(9)北海国(18)齐国(6)

    兖州昌邑山东金乡西北山东西南部、河南东北部陈留郡(17)陈郡(15)泰山郡(12)山阳郡(10)济阴郡(11)东平国(7)任城国(3)济北国(5)

    西域都护府它乾、柳中新疆新和县、鄯善县境内同西汉

    注:东汉兴平元年(汉献帝年号公元194年)汉献帝分凉州和三辅地区置雍州。辖郡九。治所长安,在今陕西西安西北偏西。辖境相当于今陕西中部、甘肃东南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及青海黄河以南的一部分。

    编辑本段]

    官职制度

    中央系统

    东汉中央政府的官员分省官、宫官、外官三大系统。内官、外朝的区分古已有之,而在宫廷之中,皇帝日常起居的区域称省中(亦称“禁中”),因此内宫官员中又有宫官与声官的区分。

    在皇帝身边执役、照顾皇帝日常生活的是宦官,省中的宦者均隶属黄门令管辖。省内的禁卫工作亦由宦官但任。

    尚书台是皇帝的秘书机关,其官署设在宫廷之内、禁省之外。它的主要执掌是管理章奏文书、起草诏令,但实际上政务都由上书抬代表君主执掌,权力极大。上书台设长官(令)一人、副长官(仆射)一人,下设尚书六人分十八人。沟通上书台与皇帝联系的官员有侍中、中常侍、黄门侍郎等。其中,侍中由士人充任;中常侍、黄门侍郎则由宦者承担。侍中有事才入禁省,中常侍、黄门侍郎则日常居住在省中,因此,虽然三者之中侍中的级别最高、中常侍次之,但与君主的亲密程度,则以中常侍为最。宫内省外的禁卫工作由九卿中的光碌勋与卫尉负责,光碌勋偏于内,卫尉偏于外。光碌勋下属五官、左、右、虎贲、羽林等五名郎将,中郎将以下有中郎、侍郎、郎中等官。光碌勋的禁卫力量是郎官,卫尉的禁卫力量是武装卫士,所以,卫尉在宫卫事务中的地位相当重要。

    外官主要有三公九卿,他们是中央政府的主要行政官员。

    三公指太尉、司徒、司空,他们的品级最高,名义上的职责是辅导皇帝主持国家政务;三公之上还有太傅,其职责辅导皇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