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二五章 鬼谷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一二五章 鬼谷子 (第1/3页)

    鬼谷子

    百科名片

    鬼谷子,姓王名诩,一说为春秋时代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淇县)人;一说为战国时代卫国(今江西省贵溪市)人;但具体生卒日不详,是“诸子百家”之一纵横家的鼻祖,主要著作有《鬼谷子》及《本经阴符七术》。同时也有同名著作《鬼谷子》,一部研究社会政治斗争谋略权术的书。

    目录隐藏]

    简介

    人物生平

    个人作品

    逸闻典故

    社会评价

    同名著作

    编辑本段]

    简介

    鬼谷子长于持身养性和纵横术、精通兵法、武术、奇门八卦,著有《鬼谷子》兵书十四篇传世。民间称其为王禅老祖,中国春秋战国史上一代显赫人物,也是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经常进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鬼谷,所以称鬼谷子先生。

    鬼谷子为纵横家鼻祖。鬼谷子招收徒弟从不挑剔。他的学问不是每个人都能学会的,只要学会一门便可纵横天下!!“鬼谷”之名,由其出生地或隐居地(今河南登封县内的归谷山)而得,因“鬼”、“归”二字同音相近,一音之传,兼之“鬼”字更富传奇色彩,故将“归谷”习称为“鬼谷”。

    编辑本段]

    人物生平

    最早记载鬼谷子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史记·苏秦列传》中说:“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子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道教认为鬼谷先生为“古之真仙”,曾在人间活了百余岁,而后不知去向。《鬼谷子》一书完整地保留在道家的经典《道藏》中。

    鬼谷子先师被喻为纵横家之鼻祖的原因是其下有苏秦与张仪两个叱咤战国时代的杰出弟子〔见《战国策》〕。另有孙膑与庞涓亦为其弟子之说〔见《孙庞演义》〕。

    鬼谷子先师既有政治家的六韬三略,又擅长于外交家的纵横之术,更兼有阴阳家的祖宗衣钵,预言家的江湖神算,所以世人称鬼谷子是一位奇才、全才。他著有《鬼谷子》一书,又叫做《捭阖策》。民间亦有传说鬼谷子是命理师的祖师爷。

    鬼谷子先师从衣、食、住、行、医等、了家理财、治国方案、外政外交、兵书战策、兵器发明、天文地理、神奇推算、养生教子等等可以说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鬼谷子先师据传说是为个人而笑天下之人。也可以说是个难驾驭之人。他的书籍流传甚少,多为抄译。冶铜炼铁、钨铁铸剑、过目不忘、贫富均化、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利用空气动力的人,热气球等!

    鬼谷子先生曾任楚国宰相,后归隐卫国授徒,鬼谷位于江西省贵溪境内,因鬼谷子先生在此授徒为名。

    编辑本段]

    个人作品

    有关鬼谷子的文学刻画甚多,主要有文学刻画与民间传奇两类。文学刻画主要有下述作品:

    1.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

    2.杨景淐的《鬼谷四友志》

    3.寒川子的《战国纵横》

    4、《本经阴符七术》

    其中对鬼谷子及其弟子的个性描写,尤以《战国纵横》最为成功。

    此书主要描述周朝末年,周室衰微,诸侯争强,七雄并立,中原逐鹿,弱肉强食,民不聊生。《战国纵横》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力图从纵横家的视角去解读战国中期这段波澜壮阔的宏大进程,形象地刻画了一代宗师鬼谷子的仙风道骨,再现了历史的精神真实。

    此书分为四部,第一部《四子归山》,主要铺叙青年士子苏秦、张仪、庞涓、孙膑四人为实现平生抱负,各自历尽磨难,进山求拜道家神秘人物鬼谷子为师的故事。四子进山之前的不同经历、列国情势、情感生活、学艺过程及彼此间的相知相争是这二十章的主要内容。第二部《飞龙在天》,主要铺叙鬼谷四子各自出山的过程、出山之后的不同经历及列国情势因之发生的改变。其中的庞涓争宠、孙膑装疯、越王论剑、苏秦刺股、列国合纵等是这一部的亮点。第三部《不战之战》,主要铺叙鬼谷四子围绕合纵、连横展开的场面宏大的搏弈,孙膑逃亡至齐、张仪连横魏国、围魏救赵、马陵之战、燕国之乱等重大历史事件在此均有演绎。第四部《夕阳远山》,主要铺叙张仪最终成功连横六国、挫败苏秦合纵大业的始末,其中精彩的是张仪斗法欺楚、屈原蒙冤被黜、苏秦奔波救难、秦楚蓝田大战等。

    《本经阴符七术》〖盛神法五龙〗

    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人,养神之所归诸道。

    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

    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

    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化

    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生受之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

    而知之者,内修链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

    故人与生一,出于化物。

    知类在窍,有所疑惑,通于心术,术必有不通。

    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之谓化。

    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德也。神其一长也。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

    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产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养志法灵龟〗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

    心有所欲,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

    故心气一,则欲不偟;欲不偟,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

    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

    故内以养气,外以知人。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分职明矣。

    将欲用之于人,必先知其养气志,知人气盛衰,而养其气志,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

    志不养,心气不固;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则志意不实;志意不实,则应对不猛;应对不猛,则失志而心气虚;志失而心气虚,则丧其神矣。

    神丧则仿佛,仿佛则参会不一。

    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乃能分之。

    〖实意法螣蛇〗实意者,气之虑也。

    心欲安静,虑欲深远。心安静则神明荣,虑深远则计谋成。神明荣则志不可乱,计谋成则功不可间。

    意虑定则心遂安,则其所行不错,神者得则凝。

    识气寄,奸邪得而倚之,诈谋得而惑之,言无由心矣。

    故信心术,守真一而不化,待人意虑之交会,听之候之也。

    计谋者,存亡枢机;虑不会,则听不审矣。候之不得,计谋失矣;则意无所信,虚而无实。

    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动,乃能内视反听:定志思之,大虚待,神往来。

    以观天地开辟,知万物所造化,见阴阳之终始,原人事之政理,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见天道,不见而命,不行而至。

    是谓道知,以通神明,应于无方,而神宿矣。

    〖分威法伏熊〗分威者,神之覆也。

    故静固志意,神归其舍,则威覆盛矣。

    威覆盛则内实坚,内实坚则莫当,莫当则能以分人之威,而动其势如其天。

    以实取虚,以有取无,若以镒称珠。

    故动者必随,唱者必和,挠其一指,观其余次,动变见形,无能间者。

    审于唱和,以间见间,动变明而威可分。

    将欲动变,必先养志伏意以视间。

    知其固实者,自养也;让己者,养人也。故神存兵亡,乃为之形势。

    〖散势法鸷鸟〗散势者,神之使也。

    用之必循间而动。

    威肃内盛,推间而行之则势散。

    夫散势者,心虚志溢。

    意失威势,精神不专,其言外而多变。

    故观其志意为度数,乃以揣说图事,尽圆方,齐长短。

    无则不散势。散势者,待间而动,动势分矣。

    故善思间者,必内精五气,外视虚实,动而不失分散之实。

    动则随其志意,知其计谋。

    势者,利害之决,权变之威。势败者,不以神肃察也。

    〖转圆法猛兽〗转圆者,无穷之计。无穷者,必有圣人之心,以原不测之智,以不测之智而通心术。

    而神道混沌为一,以变论万义类,说义无穷。

    智略计谋,各有形容,或圆或方,或阴或阳,或吉或凶,事类不同。

    故圣人怀此之用,转圆而求其合。

    故兴造化者,为始动作,无不包大道,以观神明之域。

    天地无极,人事无穷。各以成其类,见其计谋,必知其吉凶成败之所终也。

    转圆者,或转而吉,或转而凶,圣人以道先知存亡,乃知转圆而从方。

    圆者,所以合语;方者,所以错事。转化者,所以观计谋;接物者,所以观进退之意。

    皆见其会,乃为要结,以接其说也。

    〖损兑法灵蓍〗损兑者,几危之决也。

    事有适然,物有成败。几危之动,不可不察。

    故圣人以无为待有德,言察辞,合于事。

    兑者,知之也。损者,行之也。

    损之说之,物有不可者,圣人不为辞也。

    故智者不以言失人之言,故辞不烦而心不虚,志不乱而意不邪。

    当其难易,而后为之谋,自然之道以为实。

    圆者不行,方者不止,是谓大功。益之损之,皆为之辞。

    用分威散势之权,以见其兑威,其机危乃为之决。

    故善损兑者,譬若决水于千仞之堤,转圆石于万仞之溪。

    〖持枢〗持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

    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成必败。

    故人君亦有天枢,生养成藏。

    亦复不别,干而逆之。逆之,虽盛必衰,此天道人君之大纲也。

    〖中经〗中经谓振穷趋急,施之能言厚德之人。救物执穷者,不忘恩也。

    能言者,俦善博惠。

    施德者依道。

    而救拘执者,养使小人。

    盖士当世异时,或当因免阗坑,或当伐害能言,或当破德为雄,或当抑拘成罪,或当戚戚自善,或当败败自立。

    故道贵制人,不贵制于人也。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失命。

    是以见形为容,象体为貌,闻声和音,解仇斗隙,缀去却语,摄心守义。

    本经记事者纪道数,其变要在持枢、中经。

    见形为容、象体为貌者,谓爻为之生也。

    可以影响形容象貌而得之也。

    有守之人,目不视非,耳不听邪,言必诗书,行不僻淫,以道为形,以听为容,貌庄色温,不可象貌而得也。如是隐情塞隙而去之。

    闻声和音,谓声气不同,则恩受不接,故商角不二合,征羽不相配。

    能为四声主者,其唯宫乎!

    故音不和,则不悲不是,以声散伤丑害者,言必逆于耳也。

    虽有美行盛誉,不可比目合翼相须也。此乃气不合,音不调者也。

    解仇斗隙,谓解羸微之仇。斗隙者,斗强也。

    强隙既斗,称胜者高其功、盛其势;

    弱者衰其负、伤其卑、行其名、耻其宗。

    故胜者,斗其功势,苟进而不知退。

    弱者闻哀其负,见其伤,则强大力倍,死而是也。

    隙无极大,御无强大,则皆可胁而并。

    缀去者,谓缀己之系,言使有余思也。

    故接贞信者,称其行、厉其志,言可为可复,会之期喜。

    以他人之庶,引验以结往,明疑疑而去之。

    却语者,察伺短也。

    故多必有数短之处,识其短验之。

    动以忌讳,示以时禁。

    然后结以安其心,收语盖藏而却之。

    无见己之所不能于多方之人。

    摄心者,谓逢好学伎术者,则为之称远。

    方验之,惊以奇怪,人系其心于己。

    效之于验,验去乱其前,吾归诚于己。

    遭**酒者,为之术音乐,动之以为必死,生日少之忧。

    喜以自所不见之事,终可以观漫澜之命,使有后会。

    守义者,谓守以人义,探心在内以合也。

    探心深得其主也。从外制内,事有系由而随也。

    故小人比人,则左道而用之,至能败家夺国。

    非贤智,不能守家以义,不能守国以道。圣人所贵道微妙者,诚以其可以转危为安,救亡使存也。

    编辑本段]

    逸闻典故

    【鬼谷子考徒弟】

    鬼谷子想测试一下徒弟的机智与应变能力,他坐在屋里,跟徒弟庞涓、孙膑说:“谁把我从屋里动员到屋外,谁的成绩就及格。”

    庞涓装作惊慌失措的样子跑进屋,说:“启禀师傅,元始天尊到,请您接驾。”,鬼谷子无动于衷。庞涓第二次跑进来,连鞋都掉了一只,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师傅,九天玄女来了,正在外面等您。”,鬼谷子身子动了动,并没起来。庞涓不死心,第三次进来,一急一忙,一跤摔倒地下,磕断了两颗门牙,结结巴巴地说:“不好啦,苏师弟跟张师弟打架,张师弟把苏师弟打死了!”,鬼谷子站起来,看了看他,还是没出去。

    轮到孙膑,孙膑一进来就说:“师傅,我不行。”,鬼谷子感觉有些奇怪,孙膑说:“您老人家能知五百年过去、五百年未来,我怎么骗得了您?”,鬼谷子听罢,有些飘漂然。孙膑接着说:“要是您老人家在屋外,我倒有办法把您骗进来。因为外面的事是有天数的,您可以算出来;而屋里的事,是没有天数的,您出去了就算不出来了。”,鬼谷子不信邪,让人把自己连人带椅子抬到外面。孙膑见师傅出来,大笑说:“我已把师傅叫出来了,及格!”

    通过上述简单的测试,鬼谷子明白,孙膑的才华远在庞涓之上。

    【《鬼谷子》胠箧第十四】(这段出自庄子·胠箧,建议删掉)

    原文:

    将为胠箧①探囊②发匮③之盗,为之守备,则必摄缄滕④,固扃鐍⑤,此世俗之所谓智也。然而巨盗至,则负⑥匮揭⑦箧,担囊而趋⑧,唯恐缄滕、扃鐍之不固也。然则向之所谓智者,不乃为大盗积⑨者也。故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其所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

    何以知其然耶?昔者⑩,齐国邻邑相望11,鸡狗之音相闻,网罟12之所布,耒耨13之所刺14,方15二千余里。阖16四境之内,所以立宗庙17社稷18,治邑屋州闾乡里19者,曷常20不法圣人哉!然而,田成子21一朝杀齐君,而盗其国。所盗者,岂独其国耶?并与其圣智之法而盗之。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22之安,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十二代而有齐国23。则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智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

    【注释】

    ①胠箧:从旁边打开。箧,竹子做的箱子。这里是指把箱子打开。

    ②探囊:掏摸囊袋。

    ③发匮:匮,同柜,是一种木制的匣子。

    ④摄缄滕:摄,系结,缠绕。缄滕,绳索。这里是指捆紧绳索。

    ⑤扃鐍(jue):扃,门窗、箱柜上的开关。鐍,箱子上加锁的铰纽。这里统指箱子铰钮。

    ⑥负:背着。

    ⑦揭:高举。

    ⑧趋:小跑。

    ⑨积:收拾清理好物资。

    ⑩昔者:从前。

    11邻邑相望:指人口稠密,生活安定。

    12网罟:网,原指捕兽工具。罟,原指捕鱼工具。

    13耒耨:古代的犁。耨,古代的锄。

    14刺:**,这里指耕耘。

    15方:古代表述面积的用语。方二千里就是指长2000里,宽2000里的面积。

    16阖:同合,总共的意思。

    17宗庙:同宗祭祖的地方。

    18社稷:社,祭祀土神。稷,祭祀谷神。这里指国家政权。

    19邑屋州闾乡里:《司马法》有“开四为邑”,“五比为闾,五州为乡”。邑屋、州闾、乡里都是指区域名称。

    20曷常:何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