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四章 管子 (第2/3页)
i),它具有浑厚的音质,及特殊的诙谐感。较特别的是,这是首次出现运用右手大拇指的机械装置,来控制额外的最低音。1770到7180年之间在英国出现吹嘴及乐器中间的调音管,同时演奏者已开始如今日的吹奏者一样,使用一个吹口来交替吹奏其他音调乐器的方式。
到1791年巴黎竖笛家雷菲佛为竖笛加上了第六键,其他的演奏者也开始效仿。这个时期乐器的制作日趋精良,例如:黄铜的按键、象牙的吹口、精确的音孔与内管的制造,已经可吹出令人满意的音色。1806年德国人米勒开始构思,如何增加乐器运动性的问题。将原有的半圆球形音孔垫,改良为皮革绷制圆饼状,这使音孔的气密度变得更好。另外他还在乐器上加了右手拇指扣环,这是一项极具巧思的装置,自此以后演奏者不用再使用不牢靠的方式演奏,而米勒式单簧管也逐渐成为德式单簧管的原形。而在这时期一些德国演奏者,已开始尝试用簧片与下唇接触的方法吹奏,并成为现代演奏者的标准方式。1832年德国人波姆(theobaldboehm)发明了长轴连杆并用在改良长笛上。1837年法国人包菲(augustbuffet)发明乐器用的弹簧针。之后法国竖笛家克劳斯与包菲运用上述发明,合力开发出“克劳斯·包菲单簧管”。这款乐器有一项米勒单簧管所没有的环键装置,这项发明让手指运指按住音孔时,能同时借波姆长轴连杆去控制其他音孔这样一来使乐器在指法上变的更合乎逻辑了。克劳斯·包菲竖笛用在机械构造上非常复杂,他们共使用了十七个按键与六个环键,而到了1870年这型乐器已成为法式乐器的标准型,并在美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大为风行。
紧接下来,西班牙人古梅兹在1885年伦敦发表全波姆式单簧管,他在“克劳斯·包菲”系统上加上第七个按键,改善右手的颤音外,又加上左手与上管的机械装置。之后法式单簧管不论在转调、半音阶、颤音等方面,都已经符合各方面的要求了。1860年德国著名单簧管家贝尔曼(carlbaermann)开始构思,如何改善米勒单簧管上诸多不合理的运指法。于是和乐器制造家欧坦斯谭纳合作,将环键与长轴连杆的优点运用在乐器上。之后这款单簧管就一直沿用到二十世纪初。虽然他的运指法比起波姆式略显不便,但因在管身上的开孔数较少,也使得音质较为干净。就浪漫后期以前的乐曲,米勒与波姆式单簧管的性能,是不分轩轾的。但浪漫后期的音乐,米勒单簧管的音量张力上与操作性方面,则略显不足。在1900年欧德开始针对这两项缺点开始开发新的系统,他在尽量保持原德式传统的音色外,也希望解决操作性的不便,而在1920年研发出欧德式系统,一共有27个按键和5个环键。这个款单簧管在音准上比起法式乐器更为优秀(法式单簧管通常有低音太低,高音太高的音准问题),在指法的便利性也与法式相当,但是有些音孔的距离较远,对于某些手掌太小的人则有演奏上的限制。
编辑本段]
人物~管子
管仲(公元前723年-约公元前645年)汉族,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管子家、军事家,颍上(今安徽颍上)人。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管仲注重经济,反对空谈主义,主张改革以富国强兵,他说:“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授权让他主持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在全国划分政区,组织军事编制,设官吏管理;建立选拔人才制度,士经三审选,可为“上卿之赞”(助理);按土地分等征税,禁止贵族掠夺私产;发展盐铁业,铸造货币,调剂物价。管仲改革的实质,是废除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管仲改革成效显著,齐国由此国力大振。对外,管仲提出“尊王攘夷”,联合北方邻国,抵抗山戎族南侵。这一外交战略也获得成功。后来孔子感叹说:“假如没有管仲,我也要穿异族服装了”。
管仲之所以能相齐成霸,是与鲍叔牙的知才善荐分不开的。管仲晚年曾感动地说:“我与鲍叔牙经商而多取财利,他不认为我贪心;同鲍叔牙谋事,我把事情办糟了,他不认为我愚蠢;我三次从阵地上逃跑,他不认为我胆小怕死;我做官被驱逐,他不认为我不肖;我辅佐公子纠败而被囚忍辱,他不认为我不知羞耻……。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的著作,收入《国语·齐语》和《汉书·艺文志》。《管子》共24卷,85篇,今存76篇,内容极丰,包含道、名、法等家的思想以及天文、舆地、经济和农业等方面的知识,其中《轻重》等篇,是古代典籍中不多见的经济文作,对生产、分配、交易、消费、财政、等均有论述,是研究我国先秦农业和经济的珍贵资料。
管仲的传记,载於《史记·管晏列传》。
中国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齐国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管仲学派的著述总集。大约成书于战国(前475~前221)时代。刘向编定《管子》时共86篇﹐今本实存76篇﹐其馀10篇仅存目录。
《管子》76篇﹐分为8类﹕《经言》9篇﹐《外言》8篇﹐《内言》7篇﹐《短语》17篇﹐《区言》5篇﹐《杂篇》10篇﹐《管子解》4篇﹐《管子轻重》16篇。书中《韩非子》﹑贾谊《新书》和《史记》所引《牧民》﹑《山高》﹑《乘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