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六章 回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六十六章 回鹘 (第3/3页)

期友好合作关系的突出体现。回纥与唐特殊关系的确立开始于贞观三年(629),回纥“始来朝,献方物”,双方正式建交。646年,回纥联合诸部,配合唐军灭薛延陀汗国,建立了回纥汗国,并遣使告唐;“延陀不事大国,以自取亡,其下骇鸟散,不知所之。今各有分地,愿归命天子,请置唐官。”唐太宗受其所请,亲至灵武会见使者,并正式在回纥各部设置府州,“府置都督,州置刺史,府州皆置长史。”“以唐官官之,凡数千人”。唐政府又根据回纥所请,在回纥以南、突厥以北开辟了一条大驿道,名“参天至尊道”,沿途分设驿站,供应来往使臣和官员。每岁回纥各部贡貂皮,以充租赋。骨力裴罗复国后,遣使入贡,唐朝封他为奉义王,后又册封为怀仁可汗。从而真正确立了直至8世纪末的双方和好并相互支持的特殊关系。

    回纥与唐政府间的特殊关系首先表现为回纥助唐平定安史之乱,抵御吐蕃对西域的进攻。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由于中央政府实力不足,唐政府不得不对外借兵平叛。作为唐朝的邻国,回纥并未利用这一纷乱形势,拓宇唐疆,而是应唐政府之请,先后于756年、757年、762年三次派大军助唐平叛,收复长安、洛阳、河北等地,对唐有社稷再造之功。作为回报,唐政府除大加赏赐外,还规定以唐绢买回纥马,开始了双方间长期进行的绢马贸易。除了助唐平定安史之乱外,回纥还在唐政府的支持下,联合安西、北庭两都护府,共同抵御吐蕃对西域的进攻,一度重开安史之乱后被吐蕃切断的东西陆路交通。

    回纥与唐政府间的特殊关系又表现为双方间的和亲关系。和亲始于“安史之乱”,首先由回纥公主嫁给唐朝宗室。756年,葛勒可汗出嫁可敦妹于唐朝敦煌王,肃宗封其为王妃。唐朝则有6位公主和亲回鹃,即宁国公主、小宁国公主、崇徽公主、咸安公主、寿安公主、仆固怀恩孙女等。其中758年宁国公主出嫁葛勒可汗是中国历史上中原皇帝嫁亲女给边疆民族首领的第一次,突出体现了双方间的独特关系。和亲在客观上加强了回纥的内向力,促进了回纥与唐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

    回纥与唐政府间的特殊关系还表现为双方相互信任的心理。与中原王朝和其它少数民族关系相比,回纥与唐政府间相互信任的心理是非常强烈和浓厚的,双方一再将相互关系说成是甥舅关系,就是这种心理的反映。正是双方间这种长期友好合作的特殊关系,使得回纥成为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之一。

    二、回纥与摩尼教的在华传播

    摩尼教是公元3世纪(240年前后)由波斯人摩尼创立的宗教。在我国又称明教、魔教、牟尼教等。摩尼初在巴比伦传教,后因祆教徒反对,他被处死,四散后东来之教徒传教于河中、印度和中国。在3世纪下半叶,盛行于帕提亚地区,而且已经传入中亚粟特地区。

    根据宋代释志磐所撰《佛祖统纪》卷39的记载:“延载元年(694)……波斯国人拂多诞(摩尼教教职)持二宗经伪教来朝”,摩尼教始入中国。此外,《册府元龟》卷971《外臣部·朝贡四》中的下述这段话:“(开元七年)六月,大食国、吐火罗国、康国、南天竺国遣使朝贡。其吐火罗国支汗那王帝赊上表献解天文人大慕:-其人智慧幽深,问无不知。伏乞天恩,唤取慕,亲问臣等事意及诸教法,知其人有如此之艺能。望请令其供奉,并置一法堂,依本教供奉。”也反映了摩尼教传入中国的情况。但由于已在汉人社会建立根基的佛教徒的反对,以及中原统治者历来对域外文明的鄙夷心理,使摩尼教在中原的传教活动受到限制。唐政府于732年下令禁传,只许侨民信仰。中国史籍称该教曰“伪”,即反映了不愿承认其合法性的心态。

    摩尼教能够在中国再兴,并获得较为广泛的传播,主要依靠了回纥势力。据《九姓回鹘毗伽可汗碑》六、七、八行中相关记载,安史之乱后,唐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为条件借回纥兵平叛,762年牟羽可汗击败史朝义,占领洛阳,受西胡摩尼法师教化,改信摩尼教。763年牟羽可汗归国时带回四个摩尼教法师,并逐步促使回纥人普遍信奉摩尼教。由于唐与回纥的特殊关系,768年,唐应回纥可汗之请,允许居留长安的回纥摩尼信徒建大云光明寺传教。771年,唐政府又应回纥要求,在荆、扬、洪、越等州立大云光明寺。807年,洛阳、太原也置摩尼寺。于是两京之外,北自太原,南至南昌、绍兴(后至岭南)都有摩尼寺。正是因为回纥人的作用,摩尼教成为唐代外来宗教中除佛教外流行最广的宗教。恰恰也正是因为这一因素,又使唐代摩尼教的传播在几十年后基本陷于绝境。

    840年,漠北回鹘汗国被黠嘎斯所灭,回鹘人与唐王朝的关系恶化;842年唐封闭荆、扬、洪、越等州的摩尼寺;843年又将长安、洛阳、太原的摩尼寺产全部没收,摩尼或被处死,或被发配。尽管此后摩尼教在中原的传播并未完全停止,但已基本衰落,远逊于公元8世纪60年代至9世纪40年代。这说明唐代摩尼教的在华传播并没有坚实的社会基础,只是得益并依靠于回纥与唐王朝的密切关系,并随这一关系的变化而盛衰。

    三、唐代回纥与中原地区的贸易及唐代丝绸的外传

    唐代回纥与中原间的“互市贸易”主要有绢马互市和茶马互市两种形式。绢马贸易是唐与回纥间经济联系的主要形式,始于安史之乱后。这一贸易形式的实施,一方面是由于唐中期以后马政措施败坏,客观上需要购买漠北马匹用于备边和作战。另一方面则是为回报回纥助唐平叛。基于此,唐代宗实行了有利于双方的绢马贸易,规定唐朝购买回纥马,每年最高额为10万匹,每匹马换绢40匹。到唐朝后期,唐战马需求量减少,而回纥马却越来越多,致使“中国财力屈竭,岁负马价”。出于军事、边防的考虑,唐政府又不得不维持这种贸易关系,以通过“羁縻”求得北部边疆的安全。绢马贸易是回纥获得巨量丝绢的主要途径。

    【回纥君主列表】

    特健俟斤

    菩萨

    叶迷度

    婆闰

    比栗(比栗毒)

    独解友

    伏帝匍

    承宗

    伏帝难

    怀仁可汗药罗葛骨力裴罗

    葛勒可汗药罗葛磨延啜

    牟羽可汗药罗葛移地健

    武义成功可汗药罗葛顿莫贺

    忠贞可汗药罗葛多逻斯

    奉城可汗药罗葛阿啜

    怀信可汗药罗葛骨咄禄

    滕里野合俱录毗伽可汗

    保义可汗

    崇德可汗

    昭礼可汗药罗葛曷萨特勒

    彰信可汗药罗葛胡特勒

    勿荐公

    勿介可汗药罗葛乌希特勒

    遏捻可汗

    河西回鹘(甘州回鹘)

    英义可汗药葛罗仁美

    顺化可汗药罗葛仁裕

    景琼

    夜落纥密礼遏

    忠顺保德可汗药罗葛夜落纥

    怀甯顺化可汗药罗葛夜落隔归化

    归忠保顺可汗药罗葛夜落隔通顺

    宝国夜落纥

    伊鲁格勒雅苏

    龟兹回鹘

    禄胜

    智海

    (智海之子)

    阿连撒罗

    喇拉汗(葱岭回鹘、黑汗、哈卡尼耶)

    前喇拉汗

    毗伽阙.卡笛尔汗

    巴兹尔

    苏丹.沙图克.柏格拉汗

    巴依塔什

    克里木

    阿里木萨

    阿赫马德

    曼苏尔

    阿赫马

    卡笛尔汗(优素福)

    苏莱曼

    西喇拉汗

    穆罕默德

    伊卜拉欣

    纳赛尔

    布兹尔

    阿赫马德

    亚古伯

    阿赫马德

    马斯乌德

    苏来曼.本.达吾提

    马黑木

    哈桑特勒

    穆罕默德.本.苏来曼

    阿赫马德

    伊卜拉欣二世

    马黑木

    伊卜拉欣三世

    恰格雷汗(阿里)

    马斯乌德二世

    骨咄禄.毗伽汗

    穆罕默德

    伊卜拉欣.本.侯赛因.本.哈桑

    奥斯曼

    东喇拉汗

    苏莱曼

    穆罕默德

    伊卜拉欣

    马赫穆德

    奥玛尔

    哈桑

    阿里德

    伊卜拉欣二世

    西州回鹘(高昌回鹘)

    仆固俊

    毕勒哥

    16977.16977小游戏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