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六章 明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四十六章 明教 (第1/3页)

    明教

    百科名片

    明教,又称作牟尼教或摩尼教,是一个源自古代波斯宗教祆教的宗教,为西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mani)所创立。这是一种将基督教与伊朗马兹达教义混合而成的哲学体系。与之同名的还有金庸先生笔下中的小说门派-明教、网络游戏天龙八部中的九大门派-明教、还有就是黄晓明的全球影友会-明教。

    目录隐藏]

    一、宗教・明教

    1、源流考

    2、明教在中国:

    3、明教,民间宗教和明王朝

    三、小说中的明教

    1、明教教主

    三、游戏中的明教

    天龙八部ol

    1、门派来由

    2、战斗特色

    2、门派特色

    3、大光明顶

    四、黄晓明全球影友会明教一、宗教・明教

    1、源流考

    2、明教在中国:

    3、明教,民间宗教和明王朝

    三、小说中的明教

    1、明教教主

    三、游戏中的明教

    天龙八部ol

    1、门派来由

    2、战斗特色

    2、门派特色

    3、大光明顶

    四、黄晓明全球影友会明教

    编辑本段]

    一、宗教・明教

    编辑本段]

    1、源流考

    福建霞浦发现的明教佛像基督教神学家奥古斯丁最初也加入这教派,前后长达九年的“摩尼教徒”。后来奥古斯丁争脱而反驳摩尼教。

    摩尼教的创教者摩尼生于公元216年,242年在巴比伦传教,277年被钉十字架。他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世界性的宗教,超越一切的宗教传统。

    摩尼教起初在巴比伦传教,在波斯萨珊王朝信任下在波斯传教,但在巴赫兰一世以后,因与祆教矛盾,被迫出亡。有些抵达罗马帝国,但罗马人有古老的国教,崇拜太阳,因此在罗马也是不合法宗教。皇帝戴克里先在296年下令烧死出家修士与烧毁书籍,在家信徒也被斩首,只有到达河中后摩尼教才可以立足。

    神学思想上认为光与暗,善与恶,永远是敌对与竞争。譬如说:上帝是良善的,那么缺乏良善的就是罪恶;正如黑暗是因为缺乏光明。它讲心灵与物质的关系,还有得救方面的论述,有些与诺斯底主义很接近。

    2、明教在中国:

    在古代中国,摩尼教发展混合有道教、佛教、白莲教等成分。五代、宋、元农民起义常利用为组织的工具。尊张角为教祖,敬摩尼(或译作“牟尼”)为光明之神,并崇拜日月。教徒服色尚白,提倡素食、戒酒、裸葬;讲究团结互助,称为一家;认为世上光明力量终必战胜黑暗力量。五代梁贞明六年(920)母乙以此发动起义。两宋时流行于淮南、两浙、江东、江西、福建等地,不断组织农民起义,最著名的有方腊起义、王念经起义。

    历史上的摩尼教即明教,也叫未尼教、明尊教,在公元3世纪所创立,当时大约相当于中国的魏晋时期。唐代摩尼教传入中国,以后逐渐发展起来。摩尼教教义的核心,是说在世界的一开始,就有光明和黑暗两个王国并存着,光明占据北、东、西三方,黑暗占据南方。在光明王国里,光明、善美、和平、秩序、洁净,摩尼教经典《下部赞》“叹明界文”说:

    光明普遍皆清净,常乐寂灭无动诅;

    彼受欢乐无烦恼,若言有苦无是处。

    常受快乐光明中,若言有病无是处。

    如有得住彼国者,究竟普会无忧愁。

    处所庄严皆清净,诸恶不净彼元无;

    快乐充遍常宽泰,言有相陵无是处。

    光明王国的统治者,波斯称为察宛(意为永恒),东土称为明父、大明尊。黑暗王国到处充满烟火、闷气、飓风、污泥、毒水,由黑暗魔王统治,住着五类魔,整天沉溺在**和争吵之中。光明和黑暗数次大战,黑暗魔王使恶魔生下了人类的祖先。因为人类是黑暗之魔的子孙,大明尊便派遣光明使者,用光明分子来拯救人类的灵魂。

    到了宋代,摩尼教被意译为“明教”,教义被简明地归纳为“清净、光明、大力、智慧”八个字。教众中有农民、秀才、吏员、兵卒、绿林好汉、江洋大盗、武林俊彦等。教徒白衣乌帽,秘密结社,共同尊奉明使为教内尊神。当时因为处于秘密状态,教名也有了多种别称,除浙江称摩尼教、福建称明教外,据陆游《渭南文集》卷五《条对状》,淮南称二桧子,江东称四果,江西称金刚禅,福建又称揭谛斋等。

    明教在宋元时期进一步和中国本上文化结合起来,成为下层人民和江湖对抗朝廷的秘密斗争形式,由于明教长期受到朝廷压抑,行事极为诡秘,有时也为江湖“白道”所误解,比一般的江湖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因此反抗朝廷也更坚决,在历史上几次掀起大的波澜。第一次是北宋末年,方腊利用摩尼教组织群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起义,震动东南半壁河山。第二次是南宋以后,明教和白莲教相联结,在元末农民战争中充当了重要角色。元末农民大起义中的红巾军,多白莲教徒,首领韩林儿又称“小明王”,这个“明”又与明教有关。后来的明太祖朱元璋,当时也是白莲教和明教中人。只是他。取得大权以后,因为深知秘密教派的厉害,逐渐与两教不大和睦。等到他当上皇帝,便采纳李善长的建议,下诏严禁白莲社、明尊教,并把取缔“左道邪术”写进《明律》十一《礼律》,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其后,白莲教以各种支派的形式变换名目继续得到发展,明教却逐渐衰落了。在武侠小说中,由于金庸的武侠名著《倚天屠龙记》写到明教,使明教蜚声一时,成为侠的文化形式中秘密教派的一个典型。

    浙西明教总舵(现在的搁船尖风景区)的形成经过1000年的历史。最早以秘密宗教的形式出现,历史上第一个女人称帝的陈硕真起义就在浙西发生,留下神秘遗址“天子基”(十门九不锁)和“万年楼”(万年楼),后被明教教主方腊利用,又在同一地方掀起更为浩大的农民起义。《水浒》上记载说:方腊在六甲灵山设置了完整的“五府六部”明教社会。明教教徒朱元璋在搁船尖下的千亩田屯兵时也是利用这里的明教组织进行活动,所以这里民间传说有:朱元璋藏宝处。2009年4月cctv-4就在大明山寻宝做了一期节目。

    2008年12月,福建省霞浦县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发现了大量的明教文物和资料。从摩尼教转换到明教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是混合了瑜伽教、佛教、道教等,宋代林瞪这个人物起了很大作用。

    编辑本段]

    3、明教,民间宗教和明王朝

    朱元璋以淮右布衣起事,终于奄有华夏大地,很有一些传奇色彩。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位皇帝的出身如此卑微,也很少有人以南方的长江流域为基地而最终统一北方及全国。当察罕帖木儿及其养子扩廓帖木儿(王保保)于1359年攻破北方红巾军首都开封而逐步肃清北方农民军队时,蒙古朝廷不免洋洋得意,根据历史经验,还没有谁从南方起事却可北伐成功。然而朱元璋做到了,这是前无古人的巨大成就。

    朱建国号“明”,这一名称是个能引起人们议论兴趣的话题,吴晗说:“惟明太祖以至正二十七年(公元一三六七)称吴元年,次年即帝位,始定国号曰大明,纪元洪武。吴非国号,亦非年号。至大明则非初起之地名,亦非所封之爵邑,亦非如后唐后汉之追溯其所始。”(《明教与大明帝国》)

    “明”这一国号,体现了这位农民皇帝的一些特质,因为此名称明显来源于民间,不管是“明教”,《大小明王出世经》或是其他。

    本文对中国明教(摩尼教),民间宗教及朱元璋起事的一些政治宗教背景进行讨论,希望对此话题的探讨不无补益。

    摩尼教或明教摩尼教(manichaeism,汉语意译明教),三世纪中期波斯人摩尼(mani)(216-277?)所创,后向其东西两个方向传播,盛极一时,影响久远。但后来其教逐渐式徽,终不可闻。1902年,德国柏林人种博物馆的格伦威德尔(a.granweldel)教授及其助手民族学家胡瑟(g.huth)远赴新疆探险考察,发现大量摩尼教经典抄件残片。自此以后,摩尼教研究再次兴隆,许多东西方学者作巨大贡献。王国维、陈垣、伯希和(pelliot)、沙畹(e.chavannes),壁立千仞,高山仰止。他们的开创性作品发表后,七八十年间很少有更进一步者,尤其是伯希和与沙畹之《摩尼教流行中国考》刊行后,后世对于摩尼教的研究已无太大空间了,除非另有惊世骇俗的考古发现。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国外学者对于摩尼教源流的考证,似乎更走在前列,冯承钧《摩尼教流行中国考》译本序云:“盖彼有多数之德、法、俄、英、比、荷、意、匈等国学者研究之成绩,互相参考,又有波斯文、康居文、突厥文、梵文等语言专家,以相辅助,此皆我国所缺乏者也。”

    道出我国研究的局限与困境,令人扼腕。

    摩尼教教义及其与中国佛道诸教摩尼教教义集中于摩尼用波斯文写就的摩尼教经典《撒布拉干》(汉译为《二宗经》),宣扬“二宗三际”思想。“二宗”即明与暗,善与恶:“三际”即过去、现在、将来(初际、中际和后际)。明王及其光明王国的诸神在初际后期与中际时期同魔王率领的黑暗王国群魔不断斗争,终在中际末期大获全胜,世界毁灭,明王(大明尊)将人类带回光明王国。

    从教义来看,摩尼教具有强烈的末劫思想与拯救世人的思想,这些对于日后与中国民间宗教融合都是必不可少的。

    摩尼草创摩尼教之初,即发下宏誓大愿,要将其教传播于世界各地,成为世界宗教。本世纪初在吐鲁番考古发现的中古波斯文摩尼教残片,编号t11d126(即m5799)记载下了摩尼欲传教于世界的豪言壮语:“我已选择的宗教要比以往的任何宗教胜十筹。其一,以往的宗教局限于一个国家和一种语言,而我的宗教则不同,它将流行于每个国家,它将采用所有的语言,它将传及天涯海角。”

    对于实现这一理想所采取的策略,一是尽可能利用其他已经流传深远的宗教的教义、仪式和称谓;二是将摩尼教经卷翻译成世界各种文字,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三是尽量向统治阶层传教,以期获得合法地位。从其庞杂的教义来看,摩尼教是一种典型的混和宗教。它的善恶二元思想,来源于波斯原有的宗教祆教(zoroastrianism);其神祗此耶稣与经卷中人物亚当、夏娃来源于基督教自不待言,而其光明占有三个方位及黑暗居于一个方位等概念则来自基督教诺斯替派(gnostics);其苦行持斋不杀生的戒律主要受印度、中亚佛教影响。摩尼教经典先后由叙利亚文译成拉丁、希腊、科普特、亚美尼亚、中古波斯、帕提亚、突厥、粟特、汉、大夏、回鹘阿拉伯等十余种文字,其影响西起北非沙漠,东达中国东南沿海。在西方基督教统治地区,它被视为基督教异端,而在东方误解其为佛教一支,足可见其传播手段的灵活多样。

    相比较而言,摩尼教向西传播的难度,要大于向东传播。西欧及拜占庭宗教势力十分强大,摩尼教二元论的教义明显与基督教一元论观点相悖。摩尼教在重重压制之下,难有立足之地。相反其在向东发展时,东方各国或者文化未臻成熟;或者如中国一样宗教势力弱小,宗教意识谈薄。大多数国家教乐于接受这些新兴宗教,像回鹘这样的国家,甚至奉其为国教,这在西方是不可想像的,其余地区的摩尼教虽没有获此殊荣,但也取得合法地位(或得到默认)。

    摩尼教的东向传播,与所到之处盛行的宗教,尤其是佛教紧密结合。据考证,摩尼教初创时虽受了一些佛教的影响,其西向流传的教义与经典却极少有佛教内容。但东向传播的摩尼教则大量使用佛教用语,假托佛名、佛法,乃至自称“摩尼光佛”。吐鲁番残片t.m.389宣扬“明使的佛性”;摩尼教经文《观佛三昧海经》则云,“摩尼光佛出世时,常旋光明,以作佛事”;西域发现的摩尼教壁画常见摩尼教神祗脚踩佛教的莲台;摩尼教称神祗为“先意佛”,“夷数佛”。摩尼似乎与弥勒佛特别有缘,残片m801即称摩尼为打开乐园大门的弥勒佛;而m42则记载明使的训话:“由于你从佛陀得到本领与智慧,女神曾妒忌你。当佛陀涅般时,他曾命令你:在这里等待弥勒佛”。此处弥勒佛即摩尼。相反的,西域佛教也带有摩尼教色彩。如高昌回鹘第四节《八阳经》,将汉文的阴阳说改译为善恶二元说。在高昌古域、伯孜克里克、土峪沟等佛教遗迹中均发现有无论在主题与布局上都与摩尼教地狱十分类似的冥府壁画及图卷。

    有了中亚这种佛教化的基础,摩尼教进入中国便少了许多障碍。传统观点认为,摩尼教正式由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