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三十七章 变化(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三十七章 变化(7) (第2/3页)

说医生是平均寿命最短的职业之一,具体数字就无从考证了,但是这也是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一些事实。

    一来医生本身工作强度的挺大的,很容易形成一种亚健康状态,很早以前的一些老外科医生为了让自己放松一些,后来养成了滥用麻醉药物的习惯。在今天看来这得是多可怕的事情啊,但是那个时候的人就还真这么做了。现在的医生也不见得好多少,压力大,风险大,劳动强度大,有些低年资的女医生拉出来去跟她的同龄人比,那叫一个惨啊――面色黯沉,头发枯黄,使多少国际知名化妆品都没有用,真让人心疼。长此以往,能健康到哪去呢?

    有的医生说了句笑话――有空死,没空病。往往就在身边的医疗资源都没有用上,有了点小病小灾就这样拖着,有几个医生没试过在值班的时候打着静点,突然有了情况,立马拔掉针头去工作的。

    都这样……

    可最惨的就是有了病却自己没有及时发现,尤其是那些有着明显预后分水岭的疾病。

    读本科的时候有种症候群被称为“大三综合征”,学到哪个章节就感觉自己哪不对劲,一下课就拉着老师问长问短。彦崧就曾经有个一起上大课的同学在课间哭丧着脸找到教授,一边摸着自己枕后的几个淋巴结,“老师,我不会是有脑瘤吧?我还那么年轻……”

    可到了临床工作后有时却会走另一个极端,好多症状在医生眼里都不觉得是什么问题了。因为从病人那边接到的假警报太多了,很多症状在临床上并没有什么决定性的意义,毕竟病不是照着教科书上那样生的。在针对那些可疑症状花了好大一番力气甄别后,才发现答案和自己的推论差着十万八千里。在面对着病人的时候可能还好些,毕竟这关系到医疗风险还有业务收入,做多点检查就做多点吧。可到自己头上的时候,想想――还是算了吧。所以从此就不那么重视这些基本的东西了,可往往哪天自身出现症状也被自己这样轻描淡写地放过时,最后只能自己一个人咽苦水了。这又得用个什么名字来命名呢?“老油条症候群”也是勉强可以的吧。

    也许这就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