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撩拨 (第2/3页)
不起...华昊想到这些头上都有些冒黑线了!
生活在不能这样过了,当务之急是要脱贫,凭借自己工资那点微不足道的收入,想要在天南市这样的大都市立足简直太难了。
每个月两仟多元,扣除房租、生活费几乎就不剩什么,还欠下了三万元的债,不知道要什么年月才能还清!
看来想要脱贫还得从《青囊经》上入手,实在不行就开个诊所,专治疑难杂证,也比做别的工作挣钱快。
虽然华昊过去对医生这个职业并不感冒,甚至为了逃避,宁可在济善堂做个抓药的小伙计,不过现在有了这部《青囊经》,华昊到有了不一样的想法。
《青囊经》的方剂篇里有大量失传的药方,这就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医药里例如同仁堂的呵胶、乌鸡白凤丸、味地黄丸等,都是驰名外的成类药,疗效突出。
像宏济堂、达仁堂,这些老字号药店都有自己成名的成药,一个珍贵的药方,其价值是难以衡量的。
华昊再次把精神浸到经书里,找出了几个常用,而且配制方便的方剂。
到银行取
出钱,几乎是他全部的家底,乘车来到济善堂,分门别类的把药品购全。济善堂的药都是从国内知名的大店药购买的,价钱虽然比那些小药店贵一些,贵在全是真品。
杨姐疑惑的问道:“昊,怎么又抓这么多的药?”把票单递给华昊,四仟多元的药款,看得华昊直心痛!
“给朋友配几副药!”
把大包小包的药捆好,常叔打趣道:“怎么着,昊,不打算在这做了,要自立门户!”
“哪呀!常叔,您逗我,这几天我不在,让您老受累了!”
常叔叫常德志,是济善堂里的老管家,年轻时就跟曾学礼在一起,一直给他打下手,济善堂里大小事情都是由常叔处理。常叔名气虽不像曾学礼那么大,一身医术却相当精湛。
华昊在济善堂里是年纪最小的医药师,为人勤快,又有正义感,很得常叔喜欢。
“明儿天有事吗?”
“当然没事!常叔您有啥事就吩咐我做!”华昊一听这话就知道自己可怜的休假时光要到头了,算一算才不过三天。没办法,谁让常叔点到他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