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章 意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章 意外 (第3/3页)



    曾学礼示意他躺下,右手习惯性的切了一下华昊的脉,见他脉像平和,放下了心,对华昊说道:“没有事情,只是被电流击昏了,休息一下就好,年轻人见义勇为,值得赞许,你休息一周在上班吧!”

    送走曾学礼,华昊坐在床上呆呆出神,头昏脑涨的现像并没有因为他清醒过来而消失,相反,当他坐起来的时候,发现自已的头好像比以前重了许多。华昊学医出身,知道这是因为电流刺激到大脑诱发的短暂现像,休息一阵就会恢复如初。

    真正让他发呆出神的是,他发现在自已的大脑里不知什么时候竟然多出了无数的字,起初华昊以为那些字只是因为他受到电流的刺激而产生的幻觉。

    随后他便发现并不是这样,当他闭上眼晴把心思沉寂下来时,就能看到无数的字从他大脑里漂浮出来呈现在眼前。

    那些学全部是清一色的繁体字,并不是现代的简化字,幸好他自幼学习古籍医书,对这些字并不陌生。

    如果只是简单的幻觉,那些字应该是杂乱无章的,根本不可能捕捉到具体的意思,就像人的脑袋撞到墙上后,眼前会出现小星星,你想捕捉它的轨迹是不可能的。

    而华昊眼前的字却不是这样,这些字根本就是连结在一起,阐述着完整的意思,而华昊恰好能读明白这些字的含义。

    在短暂的失神之后,华昊摇了摇头,把内心的震惊、恐慌排除掉,他下了床伸展了一手脚,并没有什么不适的地方,他放下心来,坐到床边,闭上眼晴,让心灵放空,那些字在次如约而至。

    华昊一个字一个字的研读读下去:“吾行医一生,今当远离,著书《青囊经》一部留于后世,此书传世,可活苍生,若有缘人得之,依我法典,济世医人,可得正果!”

    “《青囊经》”!

    华昊默默叨念着!

    “啊,那不是华佗先师未曾传世的不世之作吗?怎么会出现在我的大脑里?”

    华昊大惊失声,门外小护士推门进来,看着脸色难看的华昊,轻声问道:“怎么了,感觉哪里不舒服吗?我叫主治医师过来给你看看。”

    华昊是因为见义勇为受伤住院,小护士对这个高高大大又颇为帅气男孩颇为热心,听到华昊在病房内发出异样的声音,连忙推门查看。

    华昊意识到自己失态了,对小护士说了声没事,待小护士离开,华昊抑制住自己的情绪,闭上眼晴继续探索脑海里面的字。

    “天尊地卑,阳奇阴耦,一共宗,二七同道,三八为朋,四为友,五十同途,阖辟奇耦,五兆生成,流行终始,八体洪布,母分施。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五立极,临制四方,背一面,三七居旁,二八四……”

    随着脑海里的字句一字一字的呈现在华昊眼前,华昊彻底的石化了,这果然是华佗先师的《青囊经》。

    史书记载,华佗被曹操杀害之后,留有《青囊经》一部,传给张明三,可惜被其妻付之一炬,只残留半部《青囊经》留传世上。

    华昊祖上相传,他家的这一支华氏后人就是华佗的后代,只是历史蒙尘,历经千年,根本无从考证。

    华昊也因此对国古代名医的华佗极为关注,他清楚的记得:《后汉书・华佗传》有华佗“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的记载,也有说他寿至一百五十岁仍保持着十多岁的容貌,而且是鹤发童颜的记载。

    华佗生活的时代,当是东汉末年三国初期。那时,军阀混乱,水旱成灾,疫病流行,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当时一位著名诗人王粲在其《七哀诗》里,写了这样两句:“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这就是当时社会景况的真实写照。在这种情况下,华佗非常痛恨作恶多端的封建豪强,十分同情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为此,他不愿做官,宁愿捍着金箍铃,到处奔跑,为人民解脱疾苦。

    华家的祖训就有悬壶济世的训言,到华天行这代,一直格守济世救人的原则。

    “如果这部《青囊经》真的是华佗先师所写的那部,怎么会出现在我的大脑里,难道是祖上显灵,传闻华佗先师当年没有死,而是羽化飞升,难道是…”

    华昊越想越觉得离谱,他细想昨天发生的事情。华昊记得他抢回的那个纸袋后,曾经在接触的那一瞬间,右手有隐隐的麻木之感,最后那个纸袋化为浓烟……

    “有古怪,这里一定有古怪!”

    想到这一切,华昊在也坐不住,他跳下床,将外衣穿好,他要问一问那个农民大叔,他的包装纸里面究竟包的是什么?

    (新书上传,喜欢的朋友请收藏推荐,你们的收藏推荐就是我更新的动力!)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