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袄教风俗改革,施恩波斯 (第2/3页)
出走少女的好戏啊,还顺带着免去了你们的尴尬。”李泰嘿嘿一笑,便不再继续这一话题,如今最大的麻烦也被他搞定了,要做的,那便是安全到达波斯东部后的一系列动作了。
“哼,应该说是便宜你了才对,在这乱世中,圣女就算是一面旗帜,白白便宜你拿来利用!”布兰不依不饶地继续跟李泰作对。
“便宜我不就是便宜你吗?女王殿下,别跟我说,你压根就没打过亚希的主意。”李泰微觉好笑,忍不住还击道。
布兰微微一愣,顿时回答不上,要说狡猾,她这么一个半调子的大唐媳妇,又如何能是李泰这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的对手呢?
一路之上,气氛颇为低沉,耶三虽然不是什么好皇帝,但他毕竟还是他们波斯的万王之王,除了斯里兰家以外,几乎各大势力纷纷都为耶三的辞世做出了表示,而李泰等一行人自然也是如此。
一想到波斯人去世后的场景,李泰不禁心里微微毛。他接着又想到了一个名词“波斯不净人”。不经意降,李泰眼前似乎看到了波斯人的“天葬”:
中国史书记载波斯“不净人”专事“弃尸于山”,文章考察了琐罗亚斯德教的丧葬史,认为“弃尸于山”反映了波斯琐罗亚斯德教的独特葬俗,且主要为祭司和下层百姓所遵循。
在琐罗亚斯德教中,祭司、抬棺者、洗尸者和抬尸者均参与丧葬仪式,其中只有抬尸者才从事宗教意义上极度危险的职业,文章认为“不净人”正是此专职抬尸者(nasa-sa1ar)。从该教教义和礼俗来考察,“不净人”所从事的职业是为了战胜邪恶,中国史籍称之为“不净人”,乃缘于教内人与教外人,族内人与族外人由于不同立场而产生的误解。
伊朗人在青铜器时代后期已实行埋葬,直到他们迁徙之后,此葬俗还普遍流行,其时间大致为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后来,他们逐渐曝露尸体,但具体时间尚无法确定。根据研究,中亚和东伊朗的居民先接受了“弃尸于山”的葬俗,居于西伊朗的波斯人接受此葬俗的时间则要晚于他们。有关波斯琐罗亚斯德教葬俗的文献记载,最早似可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其时古希腊作家希罗多德(herodotus)记录道:“据说波斯人的尸体是只有在被狗或是禽撕裂之后才埋葬的。玛哥斯僧(又译麻葛僧等)有这种风俗那是毫无疑问的,因为他们是公然实行这种风俗的。”
根据希罗多德的叙述,麻葛僧侣的尸葬方式,并未被波斯人所广为接受。国王们虽然大力推行琐罗亚斯德教,但他们死后的遗体并不遵照该教的习惯,让鸟啄狗噬。”随着亚历山大东征,在希腊化浪潮的冲击下,麻葛人的葬俗就更不易在波斯各地传开。到萨珊波斯时期,统治者通过行政力量推行该教,“即使原来没有天葬习惯的波斯人,在这种严刑重罚下,也都得一遵教法,改用天葬,并且逐步习以为常了。”公元1世纪希腊作家斯特拉波(strabo)指出,王族也实行曝尸:“他们不但承认古波斯的神祈,建筑神坛,并且严格遵从琐罗亚斯德教教律,暴弃王族尸体,以供秃鹫和犬,这是先前阿契美尼朝都未能实行的。”
李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