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二章 幸运的萨珊波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十二章 幸运的萨珊波斯 (第3/3页)

伯人就深受其害。525~570年,埃塞俄比亚占领商路南端的也门,575年波斯打败埃塞俄比亚,一直统治也门到628年。外族统治期间,也门的马里布水坝倒塌,农业荒芜。尤其是波斯统治时商路改走波斯湾,通过也门的商路衰败,这就使商路上靠过境贸易维持生计的部落陷于更加贫困的境地,阿拉伯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与危机之中。

    总之,自然条件的恶劣,阿拉伯人的穷困,商路的改变,部落矛盾、阶级矛盾的尖锐,其结果,或者是阿拉伯人自相残杀,走向灭亡;或者是各部落团结起来,形成统一民族,一致对外,走出这不毛之地。穆罕默德及其创立的伊斯兰教,把阿拉伯人引向了后一条路。

    最令李泰觉得有趣的是,阿拉伯人对外扩张的原因:一是宗教热情,二是贪婪之心。圣战的旗帜,既使阿拉伯人充满了宗教热情,也诱发了他们的贪婪之心。其中,经济因素是最主要、最深刻的原因。为了新月地带的城市和尼罗河谷的沃野而抛弃荒凉沙漠的困苦生活,阿拉伯人自然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当时的一个阿拉伯诗人就写到:“你抛弃自己的故乡,不是为了寻找天堂。却是那面包和椰枣,把你吸引到了远方。”

    当腐朽的拜占廷和波斯帝国不断溃败的时候,当阿拉伯贵族及普通士兵都获得大量战利品的时候,这种扩张就越发不可遏止了,只有他们自己的**才能停止他们扩张的步伐

    从李泰的话中明白了阿拉伯为何发起,目的是什么,战斗力会因为宗教狂的爆发而达到什么地步,以及将来的危害之后,布兰三人惊得目瞪口呆,好久都合不拢嘴。

    终于,三人回过神来,心里大肆庆幸,自己真的选对了,让一个如此熟悉白衣大食,如此了解阿拉伯民族的大唐作为求救方,将他们作为盟国,让他们来帮助自己,这的确是最好的方法,再适合不过。萨珊波斯遇上了李泰,确实是大幸啊!

    事实确实如此,还有谁比李泰更了解阿拉伯人的能力,想要抑制他们,除了内部的腐朽、分裂、矛盾,那就只有依赖大唐,但大唐太远。所以李泰才会将拜占庭、波斯联合,提出还埃及自由,另外,他也希望西突厥能放聪明些,不要拖自己等人的后退。

    ps:先说一声,本人虽然因为身体缘故呆在家里,但开始写书也仅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所以可能会挪用一些资料,对此说声抱歉.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