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再次犯错 (第2/3页)
的牛李党争为例:在藩镇问题上庶族的牛党主张安抚,李党则主张削弱藩镇,加强中央集权。有名的“元和中兴”可以说是士族集团对唐王朝延续的贡献。在对外关系上牛党主张妥协,甚至在李德裕收复维州后,宰相牛僧孺竟然反对收复。并将吐蕃主动投诚的将领送回吐蕃,致使其全部被杀。对待官吏的设置,士族的李党针对冗员过多,百姓负担过重的现象,提出“吏员能省则省之”仅在中央就裁撤数千官吏,而牛党执政后马上恢复。对寺院经济双方也针锋相对,当时大量的劳动力被寺院占有,经济发展受到制约,李德裕禁止寺庙蓄奴,恢复其奴婢自由。而出身寒门庶族的牛僧孺掌权后下令官府不得干预,并将李德裕贬到现在海南的琼山。自此,从唐初刘洎与储遂良开始,延续近两个半世纪的士庶党争,在唐宣宗时期以科举庶族出身的牛党取得最后胜利告终,二十八年后,黄巢起义,再过三十年,唐朝灭亡了。
都知道党争祸国殃民,然而两党人才的互斗也十分可悲。士族刘晏实行盐铁专卖,科举出身的杨炎颁布两税法,对百姓和中央政府都有很大利益。结果是杨炎贬死刘晏为老师元载报仇。李德裕堪称宰相之才,维护国家统一,打击藩镇割据。他的很多主张对百姓利大于弊,却由于党争死于贬谪地。双方为维护自己的利益都勾结宦官,使宦官坐大。而庶族官僚袒护倚仗藩镇对抗士族,多次阻挠对藩镇的讨伐。最终,唐王朝在藩镇割据、宦官专政、农民起义的打击下灭亡。这大概是唐朝开国皇帝没想到的
在皇宫中搭建的舞台上,流传一千六百多年,自东晋末年开始,至宋以后完善的《梁祝》正在表演,而在表演的同时,却加上了旁白,这不是画舌添足,而是阐述着封建儒家思维,对人们的禁锢。这是李泰特意要求加的,很显然,这次原本十分美满的宴会,算是彻底泡汤了,不管是李世民,还是其他大臣,皆脸色不大自然,
不少功勋子弟,王孙公子,还有那些个无拘无束的公主们,则完全被剧中清节所吸引,这里面尤其以李漱为代表。
看到年轻一辈的表现,李泰不禁暗笑,就是要的这个效果,那一部分不肖功勋之后,尤其是愿意通过帮助自己上位,将那些老功臣拉下来,再掌握权力的年轻一代,都不是笨人,通过此事,定能很轻易把握到自己的想法。
这虽然看似仅是表达对士族的不满,但也有提醒众人,功勋也是此例,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