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章 中国制茶史(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八章 中国制茶史(下) (第2/3页)

艺?”原来啊,当李泰介绍完了功夫茶后,李恪等人就急不可耐地泡起了功夫茶,等开始后,才发现需要极其的耐心,而这一帮子公主,王爷,平时都被人伺候惯了,哪里等得急啊,于是,就想起了这泡茶又不是只有这功夫茶一种,定还有其他茶艺吧。

    “有,就有一种叫做‘斗茶’”李泰笑着回答,遂想起了斗茶来了:

    “宋代的斗茶

    《中国陶瓷史》载,我国黑釉瓷器的生产和青瓷一样历史悠久。入宋后,一种黑釉盏,产量特别大,其中,江浙墓葬中多出土黑瓷。据衢州市博物馆馆长柴福有介绍,我市婺州窑生产有许多黑釉瓷,这和宋代的斗茶习俗有很大关系,宋微宗就爱好此道。宋代的茶叶是制成半发酵的膏饼,饮脏乱前先把碾成细末,放在茶碗内,再沏以初沸的开水,水面沸起一层白色的沫。斗茶其一是比黑釉茶盏衬托的白色茶沫,以青白胜黄白;其二是比茶汤,茶汤以在茶盏周围沾染水痕为负。因宋代的茶色是白的,当然就以黑盏最为适宜观色。正因为有此需要,婺州窑生产的许多黑釉瓷,就显得格外重要。

    另外,《全宋词》载有衢州藉潇洒词人毛滂的几首关于宋代点茶和斗茶的词作。毛滂《谢人分寄密云大小团》:“旧闻作匙用黄金,击指要须金有力。”讲的正是“斗茶”胜负规则在于是否“咬盏”。毛滂在《西江月-侑茶词》中写道:“汤点瓶心未老,乳堆盏面初肥。留连能得几多时?两腋清风唤起。”讲的是客至点茶,送客点汤的词共256首,其中以黄庭坚和毛滂作的咏茶词最多,毛滂有4首咏茶词列入《全宋词》。其中,毛滂的《玉楼春》首次提及“侑茗”这个概念,这在宋人文集中并不多见。毛滂一直被人视为三流词人,为治词者所冷落,唯薛励若《宋词通论》中称,毛滂与柳永、苏轼、秦观、贺铸并列为北宋五大词派之一。看来,作为衢州人,对毛滂词原生态的研究,还待进一步深入。

    据《烂柯山志》载:熙宁四年(1071)孟春九日,祝绅、林英、刘彝、梁浃、郑庭坚会宿斗茶于柯山。

    在中国茶叶博物馆里,珍藏着衢州发现的、全省独的的《茶会碑》拓片。1982年在江山茅坂乡株树村的戴益贵家的猪栏中发现的。它高1米,宽半米,刻于乾隆二十四年即1759年。全文可分辨字320字,上面记录了一个故事。后来又发现了底座,现保存在江山博物馆内。”

    “青雀哥,你别老发呆啊,这斗茶到底是什么茶,这茶还能斗?”李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