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水泥厂的风波(2) (第3/3页)
是不一样的,最牛的是办公室和组织人事办公室的,其次是纪检办公室、综治办公室等,至于团委妇联,就是弱势了,
机关里面的干部职工,加上食堂里面的师傅,刚好是20人,张世奎明白,徐少杰的意思,一定是每个机关干部一个指标,可是张世奎有顾虑,以前就有过这样的纠纷,办公室工作确实辛苦一些,团委妇联的,一年到头没有什么事情,在落实微薄的福利的时候,机关里面坚决要求进行评比,人本来就不多,还要评出一二三等,偏偏刘志华支持这样的做法
会议开始之前,张世奎心里已经有底了
“水泥厂招工的事情,已经传开了,不是什么秘密了,很多人知道,机关里面分配了20个招工指标,今天我想说一下个人的意见,我们区公所的干部职工,曾经有过一些不愉快的争执,可是徐书记担任书记以后,大家可以感受到机关的变化,我不否认,机关工作,有些重要一些,有些相对清闲一些,但这是分工不同造成的,徐书记多次说到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就是说到我们区公所机关的,我们的分工,不可能向市委市政府那样明确,我们的具体工作任务,也是不相同的,很多时候,需要突击,需要加班,所以,我希望今后的争议尽量消失,今天,我不想说太多了,区委区公所研究的意见是明确的,我和田书记、赵厂长商议过了,机关工作人员每人一个指标,没有什么高下之分,我有一个要求,机关干部职工,代表了机关形象,必须好执行区委区公所的决定,考虑到大家工作的特殊性,相互之间的工作适当挤一挤,分批次回家,算上几天,还有三天时间,人员必须到位,具体的要求,刚才赵厂长已经说了,我不重复,如果三天之内人员不能到位,不管是谁,指标一律作废,好了,散会”
一天下来,张世奎筋疲力尽,落实招工指标,看起来风光无限的事情,落实起来,竟然如此的困难,张世奎不禁想到了刘志华,如果是刘志华,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刘志华会将指标看作自家所有的,采用恩赐的方式,给一些自己亲近的人一些指标,自己会决定大部分进入水泥厂,根本不会出现开会的事情,不会因为指标分配的问题,向下面做解释张世奎感觉到了奇怪,尽管自己很累,可是心情愉快,无论怎么说,可以面对全区的干部职工,甚至是农户,可以理直气壮
第三天的下午,张世奎赶到了水泥厂,160人,一个不少,全部在水泥厂里面集了,有些早就来了,尽管住宿条件和生活条件很艰苦,可是,所有被招募的工人,都是精神抖擞,眼神里面,充满了骄傲
张世奎、田立和赵德立分别讲话了,他们的讲话都很简单,最为重要的是马工的讲话,马工从技术要求方面做了说明,这些人要参加为期10天的培训,接下来就要开始上班,培训的要求非常严格,马工的讲话很严厉,提出了诸多的具体要求
徐少杰没有参加这次的会议,直接产生的效果是,水泥厂的工人,都认为张世奎是真正的负责人,尽管张世奎一再强调是徐书记领导的水泥厂的招工
张世奎很是感慨,一般来说,这样的会议,主要领导都是要参加的,起码是一种权威的表现,也是一种脸面,可是徐少杰没有参加,徐少杰曾经说过,张世奎是水泥厂筹建工作的负责人,所以,在公开露面的场合,无论是简单的事情、复杂的应对,徐少杰都没有露面,全部是张世奎出面处理的,徐少杰严格遵守了自己设立的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徐少杰经常强调的
张世奎扪心自问,他还做不到,跟着刘志华的时间长了,很多的观念,一时间还纠正不过来,需要时间,张世奎在工作,不断反省,比如说这次的招工,张世奎和田立、赵德立等人,常常在一起商议,众人共同来决定某一件事情,好处是很明显的,避免了不少的失误和头脑发热的情况,减少了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