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零六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一百零六章 (第1/3页)

    接下来的一段,是四天后的圣诞节,3053年12月25日。

    看风景看到这里,物理中“物”的世界差不多结束,即将进入“理”的范畴。就好像量子力学中的“哥式解释”和“弦理论”两理论发展到极限都需要介入哲学范畴一样,想要将低维视界中的影像描绘清楚,必然要借助哲学中超验的那一部分理论,这是维度视界所决定的。“物”是对真理投影的真实描述,而“理”则是对投影浓缩式的综合。

    故而,在讲诉电和磁的有意思的风景之前,我先介绍两个有些枯燥的哲学模型。一个是来自古希腊柏拉图性灵学中的洞喻理论,另一个是来自明宋理学家朱熹关于理一分殊的太极的理论。

    知道你一遇哲学就头大,所以雅不了就俗,只能简要的和你解释。

    首先,柏拉图的洞喻理论讲的是一群关在洞中的囚徒,只能面壁而行,看不到身旁和身后的风景,在他们头顶有一个火把,在他们身后有另一群人扛着假人假马等等假的东西在火把下走过,然后那些假的东西在壁上形成的风景,被面壁的囚徒习以为常后就以其为真。现在想想看,囚徒想要从“经验主义”的牢笼中解脱出来,需要经历怎样的过程?首先,他必须要不被投影迷惑,看到真实的东西,然后又要看到真实的东西在更高的层次上也是假的,最后逃出洞穴,得到更真实的风景。

    我们要不被投影迷惑,得到投影后的真实,就是要经历一个这样不断提高维度视界的过程。

    朱熹的那个关于太极的理论,深入浅出的说,是说明真实和投影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四个字--理一分殊,所谓理便是真理,真理是唯一的,而什么是分殊呢?真理散布在万物中,是为分,不同的事物有真理不同的体现,是为殊。按朱老头的意思说天地一太极,万物一太极,分之天地,而太极不减,人人日用,而太极不增。他用太极来代表真理的本体,而万物就是真理投射出的影像,真理在低维视界中的投影都蕴含了太极的一部分轮廓,也算是一小“太极”,将太极的真理投射出一千一万个影子,真理却并不减少,在低维视界中投影又会经过反射形成新的投影,小太极经过演化会形成新的太极,但是真理的本体却并不因此增加。按照粗俗易懂的理解,真理就是我们身体中的遗传基因信息,而我们的眼睛,耳朵,四肢等等都是这些遗传信息的投影,但是奇妙的是,我们眼睛,耳朵和四肢以及种种器官中的细胞都蕴含了全部的遗传信息。细胞不断投影演化,遗传信息并不增加,投影汇聚成具体形态的组织和器官,遗传信息也并不减少。

    通过朱老头的哲学模型,我们可以了解真理的投影之后形成的种种效果,通过柏拉图的洞模型,我们则可以知道透过投影了解真理的方法。将这两种模型联系起来,可以组成一首美妙的诗,真的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这首诗是“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空”。

    诗的前半句对应的是朱老头的理论,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意思是皓月当空,地上每一条江里都会倒影出一道月亮,月亮唯一,月影却不可数记。唯一的月亮是理一,而成千的月影便是分殊。先不要用逻辑去思考,仅仅是想想这明月照大江的风景,看看你是否会有所感动?

    而下一句“万里无云万里空”,说起来就更难以解释了,柏拉图所说的洞中的囚犯所看到的影子,其实就是天空中的云,遮住了真理,让人们以为云就是真理。当囚犯将所有假象和投影都看清楚之后,才会发现万里无云后面的那片空,也即是真理。

    综合起来,千江有水千将月,是真理投影万物的过程,而万里无云万里空,是由投影返还真理的过程,如此一来一回,一往一复,便是一个美丽的圆。

    说起来,万事万物不都是这样来回往复的么?来谓之阴,回谓之阳,阴阳往复,盈缩消长便是一个太极,实际上,朱老头所说的太极的模型便是这样来的。

    这样阴阳太极的模型,也是我要说的电与磁的模型,在我看来,电和磁都是宇宙真理投影的投影之后形成的现象,双重投影之后便显现出阴阳太极的特性。首先,正电荷若是阳,那负电荷就是阴,正电相斥,异电相吸,你去观看太极图中阴阳鱼的形态就能体会一二。同理,在磁场上,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当然,事先说明,若你以磁和电分属阴阳的思路去看这模型,定然只会一阵头大,而应该将太极图视为一张场图,一张能够联系电和磁的名为场的地图。

    现在看这等风景,好像并不怎样,没必要大费口舌来诉说,若以科学的严谨态度,你应当要问,若电和磁只是真理的投影形成的不同风景,那能否详细描述真理是如何投影,以形成这样的风景?

    现在,我就勉强为你形容一二,说得不好不要怪我,反正说的好你也没有喝彩过。

    现在,勉强回到上一回的上一回的思路中,我们在旋转能量球的模型中对电和磁的定义是这样的:1,整体有自旋的低速运动的大量能量球的聚合体表现出磁态。

    6,整体无自旋的高速运动的大量能量球的离散体表现出电态。

    很明显,呈现电和磁两种态的能量球拥有相反的属性,可谓阴阳相对,拥有不同的属性,一如蛰伏待变的雷,一如奔涌肆意的风。要找到真理投影在电和磁这两种风景上的差别,我们需要从真理最初的投影上开始看,这最初的投影也就是超维旋的投影。磁态的能量球在超维旋的作用下,表现为聚合态,而电态的能量球在超维旋的作用下,表现为离散态。同样是超维旋,为什么会表现这样两种状态?我们将超维旋的视角搬到大尺度时空宇宙的沙漏模型中来,我们可以很可爱的形容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围绕“奇点”之心旋转的时光沙漏中,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只是小沙漏中的小小一粒沙,现在,我们来观察沙所处的状态。首先,为了便于理解,我需要将超维旋分割成两种旋转,一种是空间旋,一种是时间旋。将沙漏作为观察体,奇点最初的自旋在爆发后,让沙漏本身会绕着时间维旋转,即沙漏会绕着上下圆心连线的轴旋转,这是时间旋。另一方面,整个沙漏会绕着最初的奇点核心做空间上的圆周运动。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做一个思维试验,简单理解,我们的在一个沙漏一端系上一根绳子,然后让绳子摇动起来,同时沙漏还会自旋绳子带着沙漏旋转,便是空间旋,沙漏的自旋便是时间旋,至于将时间旋和空间旋综合起来的超维旋是怎样一种状态,你可以结合自旋奇点大爆发来想象。

    做了这样的初步设想后,我们在来研究沙漏中沙子的受力状态。以前你不是问到底是什么样的上帝来摆动沙漏,让沙漏的沙子从上留到下么?现在我来告诉你,这个上帝便是超维旋中的空间旋,沙子在空间旋的影响下,沙子与沙子之间会相互挤压,然后汇聚成团。那时间维的作用呢?若忽略空间维作用,单纯研究时间维的沙漏自旋,在沙漏中的沙子显然会因为沙漏转动,因离心力作用而被甩出去,形成漩涡状的纹路。

    因此,综合时间旋和空间旋,沙漏中的沙子就是处于这样聚而又散,散而又聚,聚聚散散,无法琢磨的状态中。超维旋以这种方式,完成对奇点爆发后粒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