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五章 再见了,我的爱人 (第2/3页)
护着心爱的人,也是在守护着新的生命诞生,心中的怨念又消融了一分。
懒人心经第七十八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yù见贤。
意思是: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shè箭吗?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补充一些。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因此,有道的圣人这才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他是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能。
懒人心经的解释是:天道救世,人道灭世,一生一死,一枯一荣,懒人不求人道不灭,不求天道不朽,顺其自然而已,冬去chūn来,天人往返,风景希圣,优哉游哉。
将夜看及此段,胸怀不由的再增长几分:原来,人之一世,不过是看断风景而已,chūn天萌发,冬天归藏,如此罢了。
懒人心经第七十九章: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意思是: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还会残留下残余的怨恨;用德来报答怨恨,这怎么可以算是妥善的办法呢?因此,有道的圣人保存借据的存根,但并不以此强迫别人偿还债务。有“德”之人就像持有借据的圣人那样宽容,没有“德”的人就像掌管税收的人那样苛刻刁诈。自然规律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永远帮助有德的善人。
懒人心经的解释是:懒人能懒,只因有契,混迹世间,钱财为契,调养身心,慵懒为契,求索天人,本心为契。
契者,法也,由法可生力,有力破亘古。
将夜细细品味着:按此章讲,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契约是法,是力,是法力。人世间,钱财是法力,因为人们都爱钱财,人修养身心时,懒惰是法力,因为身心都爱懒惰,追寻大道时,本心是法力,而为不管何种大道,都离不开本心,人知初心,放知始终。
再结合此前他对九大识海的认识和知解,此时,他对法和力的体悟又更上一层楼。
懒人心经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意思是:使国家变小,使人民稀少。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却并不使用;使人民重视死亡,而不向远方迁徙;虽然有船只车辆,却不必每次坐它;虽然有武器装备,却没有地方去布阵打仗;使人民再回复到远古结绳记事的自然状态之中。国家治理得好极了,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过得快乐。国与国之间互相望得见,鸡犬的叫声都可以听得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