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尾声 再见师父,血佛爷的传说 (第1/3页)
匆匆吃完早饭后,在陈阳的催促下,我便带着他前往蜡烛山。
清晨的空气异常的清新,按着熟悉的路,我慢慢向蜡烛山走去。望着那高耸入云的蜡烛山,我心中忽然涌起一股莫名的情绪。有些激动,还有些期待。
离开虽然离开道观没多长时间,不过心里面对那个我生活了三年的地方,我依旧是有些思念。我曾经说过,山上的三年,曾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因为美好,所以怀念,不是吗。
现在走来,当初看起来崎岖不平的山路此刻走的是那样欢快,也许是我心里有种先入为主的思想在作祟把。一路上,陈阳一直沉默着不说话,反倒是陈笑笑跟我有说有笑,给我讲她们茅山一脉的故事传说。
茅山作为中国最神秘的门派,其中自然有很多传说。
句曲之金陵,是养真之福境,成神之灵墟,此为句曲山,西汉年间,陕西咸阳茅氏三兄弟茅盈、茅固、茅衷来句曲山修道行善,益泽世人,后人为纪念茅氏功德,遂改句曲山为三茅山,简称茅山,而茅氏三兄弟亦被后世称为茅山道教之祖师。
后齐梁隐士陶弘景集儒、佛、道三家创立了道教茅山派,唐宋以来,茅山一直被列为道教之“第一福地,第八洞天”!
茅山宗人才辈出,其影响日渐扩大,唐宋时期益盛。唐代茅山道士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李含光等,尤其宋代茅山派历代宗师多得宋室所赐“先生”称号,至刘混康任嗣法宗师时臻于极盛。
茅山宗从南朝梁至北宋,鼎盛数百年,一直为道教主流,南宋以后,逐渐衰微,但仍传承不绝,且时有高道名于世,茅山宗承上清派,是上清派以茅山为发展中心的别称,传入后世,自明、清时期,道家传承受到了执政者的极力排斥,遂以茅山多流派的萌生,但茅山宗的《上清大洞真经》一直传承至今,以茅山显宗著称,茅山宗共有嗣法宗师四十五代,第一代称太师,第二代称玄师,第三代称真师,其后各代皆称宗师。
在陈笑笑的讲述中,我知道茅山与蛊门一样,在当年那场浩劫中损失惨重,万幸的是道统还在,经过几十年的修养身息,与国家的支持和安慰,茅山等门派开始逐渐恢复实力,甚至繁荣起来。
后来因为一些政策的原因,茅山每年都会有一些出色的弟子加入国安局,与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后,茅山终于真正开始发展壮大。
听她说完,我心里面不知什么滋味。当年发生了什么事我不知道。不同于茅山,蛊门几乎灭门,到现在,就剩下我一个传人。
走着走着,不知过了多久。太阳渐渐升起,温和的阳光慢慢撒下,微风吹动,林海一阵涌动,泛起金色的涟漪。
大约一个小时后,我终于来到了三清观。
依旧是熟悉的场景,眼前这破落的道观,承载了我三年的回忆。
在道观前的那块空地上,师父依旧是一身道袍,正在打着五禽戏。
看着师父第一眼,我眼中忽然有些湿润,不禁轻声呼唤了一声:“师父!”
听到我的喊声,师父慢慢转过身,朝我温和一笑,道:“孩子,你回来啦!”
师父一说完,我立马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扑倒师父怀里失声痛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