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2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1-2 (第2/3页)

能赚取一到两千的报酬。相当于中等城市普通居民每月的收入。有时的她,一个月接五六单,收入近万。在她房间的梳妆台上,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化妆饰品。

    3500元的lamer美白面膜,620元的lane保湿日霜,chanel440元的金镂迷情彩粉以及490元的四色眼影,580元的kenzo合欢花香水……

    还有gucci的挎包,满满一个衣柜的marni和chanel的衣裙,prada以及miumiu的高跟鞋……

    所有的价码标签,对于艾来说,纯粹只是一个个数字排列,她游戏其中,无需太多的关注。

    艾的自信来源于物质的拥有。童年家庭的阴影,那些人情冷暖,命运摆布,她执拗的与其对峙。她需要钱,更多的钱,去涂抹早已溃烂的青春。

    每个女人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或平静,或汹涌,或深冷,或滚烫。

    艾,薇和小小,都有。

    二.

    喜欢秋季。

    因为它没有潮湿,酷热和严寒。

    一直怀念南方家乡悠长的秋季。从十月中旬持续直至次年的二月。期间只是间隔几次的寒流来袭,气温下降。剩余的日子,便是一路清秋,直抵春雨缠绵。

    两个月的暑假,我如期返回故乡。因为没有任何的理由可以让我留下。我无需为了学费奔波操劳。另一方面,写字的事亦不受时空限制,自由随意。只要身边有纸有笔,只要有感觉。

    然而北上求学,每年九月过后,我再也没有机会看到故乡的秋天。那片秋天的海。秋天,成了离别的季节。没有了踏浪,没有了赏秋。

    至于寒假。因为短暂,也因为农历新年的原因。我会找来借口留驻异乡,哪怕孤身一人。农村的新年,祭祀频多,繁琐的仪式和礼节,喧嚣鼓噪,不堪其扰。亦有亲朋长辈,催问男女婚事,引荐说媒,惹人烦厌。

    时至今日,我依然不明白,为什么秋天会是开学的日子。本应是收获的季节,我们却要出发前往异地,开始一年的征程。

    下了火车,回到公寓的时候,里面空无一人。她们都不在。整个暑假,艾和小小没有回乡。为着新学年的学费打拼。至于薇,惯性失踪,一周见不到一面。失踪的薇,只有一个去处。与男朋友同居的租屋。除非走投无路,她不会回家。

    我们的公寓,只是薇用来对付父母,对付学校,对付现实的一座堡垒,一座空城。

    我把衣物和行李收置妥当。然后拿出从家乡带来的鱿鱼,放进冰箱冷藏。闲暇而且有人陪伴的时候,我会与那个人,一起用酒精灯烤鱿鱼吃。或者是艾,或者是小小。然而我们四个人凑在一起的几率,微乎其微。虽然我们合租一套公寓,可是各取所需,各走各路。我们是不同世界的人。

    例行公事地巡看了她们的房间。因为是管家。我有各个房间的备用钥匙。一方面,她们信任我。或许写字的人比起会演戏的人,容易让人信任。另一方面,公寓里换换灯泡,擦擦地板的事,都是我做的。

    见到小小,是在凌晨一点半。我梳洗完,准备回房睡觉。听到客厅传来开门的声音,黑暗里一个身影摸索进来。伴随着高跟鞋踩出的清脆响声。借着洗手间的灯光,我看到了小小。她比起两个月前我回家的时候,消瘦了许多。

    小小。我叫她。

    她走过来拥抱我,一头新烫的头发贴着我的脸颊。嘴唇上残留着蜜桃颜色的口红。她很用力抱紧我。身上散发出香水和酒精掺杂的味道。还有淡淡的烟草味。一脸醺然的她,笑靥如花。

    ***,你终于死回来了。这是阔别两个月之后,她对我说的第一句话。

    那天晚上,我们一直聊到凌晨五点,天色微明。

    聊到很多话题。也聊到这段时间她的生活。在一间小酒吧里,结识一位同台演出的男生。一支地下乐队的吉他手兼主唱。彼此欣赏。从最初认识到建立关系,只是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男生天分不错,可惜与她一样,出身寒微,怀才不遇。由于能力与信念的驱使,有了理想和野心。希望成名,希望推出唱片,希望每天可以专注于自身的才华领域,而非打着散工,混口饭吃。

    同是天涯沦落人。小小相帮他。她不顾自己只是等待过江自身难保的泥菩萨。她想筹钱帮他做一张唱片。喜欢和支持,足以成为她做出决定的理由。她一直是用心而执着的女子。

    那天晚上,我才知道没有演出的时候,她会去陪酒。最初几次,回到公寓的时候,吐得一塌糊涂。种种艰难,她独自承受,并不想与谁分担。

    她依旧需要钱,更多的钱。

    理想是把双刃剑。有时候,它可以带来进取的信念;有时候,它也可以带来无形的伤害。当一个人过于沉迷与投入。他的理想,已经伤害了他。

    现实的社会,充斥着太多的潜规则。经济条件,人脉资源,家庭背景。太多左右命运的因素,横亘在前,难以逾越。纵然天赋异禀,才华出众,亦需赤手空拳,摸爬滚打。如同穿越黑暗洞**,难免碰壁跌倒磨损。即便最终抵达理想之地,身心早已累累伤痕。代价高昂。这样坚持到底的人,又能有几个。

    想起小学时期的课堂。师长和口号,总在宣传理想之远大,意义之非凡。然而却没有人告诫年少天真的我们,现实之丑陋,阴暗,**。没有人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潜规则的时代,这个世界并不公平。

    开学第一天,没有课程安排。拿到新的课程表之后,我抱着一大摞的新课本,匆匆走出课室。小小在楼下等我。先前我们约定,一起去逛街吃烧烤。那是闲暇时候,我们俩最常做的事。

    平时我不会询问小小工作上的事。也许我只适合扮演倾听者的角色,而非主动提问的人。听的过程,亦如写字,缓慢趋近事情的本质核心。有时候,我很想帮她。但我不知道可以帮她什么。我与她,有着不同的生活,不同的人生轨迹。我们只是因缘际会,在不久的将来,必定分道扬镳的两个人。我们只能各自承担。

    直到后来,一次长谈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