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一章 十万骑兵颂唐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七十一章 十万骑兵颂唐诗 (第3/3页)

入印制,温书商十分精明。他看出天策军对唐诗教育十分卖力。就算是军人也都会背诵那么几首。所以便奔这个市场上去,他又将这本唐诗三百首分为精装简装两种版式,简装版价格便宜,出炉没多久便畅销河西,几个月下来就卖了十几万本,精装版就昂贵多了。因为上面有范质的墨宝印泥。

    要知道张迈在疏勒的时候就已经“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项发明张迈没怎么放在心上,民间却运用得很快。并在一些私人工坊形成了流水工序,造出了许多活字签来,温书商买了一套的活字签一排,很快简装书就出来了。而精装书则慢得多,那需要刻版。简装版粗糙甚至有些粗劣,实在有些上不得台面,范质看了都有些后悔觉得掉身价,但真正赚钱的也是这个。那些精装版费用大、周期长,能买得起的人不会很多,但温书商坚持要做,为的是要“立牌”。

    赚了这一笔之后,食髓知味。温书商又借着范质的名头,请范质编书写。然后由他来运作,两人一个借名一个借利,生意路越做越广。产品销售范围也越来越大。有一些甚至反销到后唐、巴蜀境内去了。

    靠着润笔以及温书商的分成小范质的生活也就变得越来越优容起来。一转身就买了一辆胆马大车,雇了一个精神小伙做车夫,但放眼凉州却找不到好的书童和秘书一    要知道安陇地方本来就缺才,才能入范质法眼的少年早就被郑渭抢去做了官僚后备了,哪里会来做书童?

    他想了想,就给原地区的士大夫朋友写信求助,安排买几个书童过来。钱的问题嘛不是问题。又写了书信给了过往教过、尚未出仕的青少年弟,让他们到凉州来“就学”至于到了之后的生计,那也不用担心,范质看出他的弟来到之后不管是从佛从政还是从商都大有市场。至于入境的问题。在鲁嘉陵的默许下也有人帮忙解决。

    关陇之间不比托云关,冬天只要不遇上大风雪也可以通行的。在这一场暴风雪,范质已经有三十多个弟赶来依附,这些人入凉以后都住在天宁寺的厢房之,他们一开始收到老师的书信部分人是慷慨前来,以为老师是有悲壮大事要办,到了之后才晓得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范先生在凉州的市井间生活得不知多滋润,虽然在他笔下的诗也学着杜甫充满了忧国忧民的味道,然而实际的生活却富裕、充足而优涯的。

    陇西和原之间的关系不知不觉间正越来越近,政治军事上虽然还有隔阂。但民间社会却变得越来越融洽一    因为这两个板块原本就是一体,正如水之与乳,一旦碰触自然交融,谁也拦不住。

    由于鲁嘉陵的默许,范质与原人的书信来往也越来越多。河西人与原人的私信来往虽然不是从他开始,却能够与原第一流人声气相通,却是从范质开始。经由范质的援引。张、宋、郑等人也开始有了与原人的诗唱和、尺犊往来,一个人特有的网络慢慢形成了。

    洛阳。        这日冯道聚众弟讲学,刚好他的亲家刘晌也来捧场,因发现冯道少了两个得意门生,便问去了哪里,有一个调皮的弟笑道:“汉笛何须怨杨柳,春风尽度玉门关。小

    冯道愕然,问道:“何意?。

    那弟笑而不敢答,冯道淡淡道:“奔利处去了

    刘晌更是诧异:“利处?宰相门下不呆,还往哪里去?”

    冯道淡淡道:“原久处战乱,诸节度使皆是武夫,士皆受鄙贱。何如河西,虽其俗甚野,却还知道尊。其官能上马,武将能崇。十万骑兵颂唐诗,嘿嘿,这等景象原哪里找去?”

    刘晌惊道:“十万骑兵颂唐诗?冯相说的”是天策军?。,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明    ,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w  w  w  .1  6  K  b  o  o  k  .c  o  m]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