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三四章 天策大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三四章 天策大唐 (第3/3页)

渐渐变得热闹起来,而这些是李谦在一个月前所不敢想象的。

    这一年即将过去,当张迈忙着扫雪、烧炭、教学的时候,郑渭却在庶务之余,不分日夜地与郭师庸、慕容归盈、孙超等人探讨西北大唐官制的调整,乃至国号的拟定!

    是的,尽管已经成为连契丹、后唐也不敢忽视的重大军政势力,但到现在他们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名城来称呼自己。所谓安陇,所谓西北大唐,都只是在混乱期的权宜称呼,按照大唐的旧制,安西、河西曾全部归入陇右道,但郑渭却对“陇右”二字显得很不满意,慕容归盈建议称“雍”孙超建议称“凉”张毅建议称“秦”但郑渭却觉得要么太过狭隘,要么不够确切。

    “这个称谓,必须符合我们当前的情势”郑渭说:“但是同时,他又必须是前途无量的!”

    这一来可将老家伙们都考倒了,既然符合当前的形势?又要前途无量?他们有些不明白郑渭的意思,郑渭道:“大家还不明白么?我们和萨曼订交,名义是“大唐安西大都护府”

    我们在实质上是**的。但大将军却不想在名义上自绝于华夏。现在我们虽然又兼并了河西,但我想大将军的这份心意应该还没有改变。

    “那么称雍或者凉,不就可以了么?”慕容归盈说。

    “这两个称呼都太狭隘了。而且这两个称呼,一定下来之后,可能往后就改不了了,且又会和大唐之号冲突。”郑渭道:“我觉得还是不够好。”

    这时张谋目光闪烁着,只是他站在父亲后面,不敢说话,郑渭注意到了,唤道:“谋,你可是有什么好想法?”

    张谋鼓起勇气,从张毅的背后站出来,说:“我想,大将军的意思,应该是不准备现在就称皇称霸吧。”

    郑渭点了点头,道:“是,其实大将军对这些名号并不重视,但天下人却很重视,他自己也未必会想得很妥帖,所以我们必须帮他想好。”

    张谋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就不建国,而开府吧。”

    “开府?”

    “对”张谋道:“如今我军不但疆域越来越大,而且兵将越来越多,如郭、杨、薛诸个将军,放之于诸国都足以独当一面!但现在却还以郎将之衔号之,只怕已经不合时宜了吧。”

    众人等人均点头道:“正是。”郑渭道:“确实应该重定军衔了。郎将之本意,乃是在将军与都尉之间立一过渡之衔。当初我军才得疏勒时,地狭兵少,所以便称郎将,实际上与大唐兵制本意不甚符合。之后大军东进,先是拓地,要么被围,武双方忧心的都是生死存亡的问题,所以此事拖到今日。”

    张谋道:“但现在,我们却是有功夫来做这个事情了,因此我认为,应该调整诸郎将之衔号,凡于河西之战有大功者,当正式迁升为将军!而大将军又在诸将军之上,因此当建帅旗,称元帅!”

    “元帅么?”郑谓眼露出赞赏来。

    张毅却皱眉道:“以大将军之功勋,称帅无不妥,只是这还是大将军个人之称号,与现在我们在讨论的话题不搭边。”

    张谋却道:“不!这是相互有关的。大将军既由膘骑大将军再进一位,按我大唐制度,膘骑大将军勋同国公,国公再进一级,便是王爵!以大将军之功勋,可立帅旗,建天策府,号:天策上将!”

    “天策上将!”屋所有熟悉大唐历史的人都脱口惊呼出来!

    天策上将可不是单纯的“上将”!在大唐历史上,那是只有一个人才担当过的特殊称谓!在他之后,就没有人敢用这个称号,所以这个称号虽然非皇帝,却比皇帝还更加空前绝后!

    而那个唯一的天策上将,便是还没有成为皇帝的天可汗一李世民!

    生日里头还要加班,加班完还要码字。这什么事情啊!

    大伙儿用月票安慰安慰我吧。

    ,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