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布局 (第2/3页)
压倒了恭王。开始独领军机、独秉国政,时机成熟了。
就是说。慈禧于关卓凡之“樊篱尽撤”,是自第一次“巡视颐和园工程”始——当然,慈禧自己,是全然被蒙在鼓里,不晓得玉儿的手脚,“不干不净”,那个“杀千刀”的“脏玩意儿”,大半都留在了自己身子里边儿。
不过,那一次,慈禧并没有“中招”。
第二次“巡视颐和园工程”——也即前不久的那一次,终于“侥天之幸”了。
百分之五十的“中奖率”,轩亲王的“准头”,还真是不坏;圣母皇太后的那块“田”,也是够肥沃的。
这个“进度”,超出了关卓凡自己的预计,不过,时机是好得不能再好了:恭王刚刚辞去一切差使,退隐泉林;中枢大政,关某人只手遮天。
他简直该学一学御姐,去拜一拜菩萨。
玉儿,谢谢你。
需要说明的是,宫女不比太监,下值之后,也不能随便出宫,传递消息,没有太监方biàn ,不过,也不是没有法子。
宫女一个月可以和家里人见一次面,宫外边儿的东西,不能随便递进宫来,但宫里边儿的东西,譬如主子的赏赐、自己攒的月例,是可以交给父母家人的,这就是一个向外传递消息的最好的机huì 。
宫女和家人会面,有内务府的人“监场”,机密的话是没法子说的;交给家人的物件,要先由内务府官员检视,出宫的时候,把守宫门的护军还要再查一遍,所以,复杂的消息,是很难传出宫去的,信件、字纸神马的,就更不必说了。
不过,关卓凡并不要玉儿传递什么太复杂的信息,他要知道的最紧要的一条信息是:圣母皇太后“巡视颐和园工程”之后,月事是否如常?
玉儿每次和家人见面,交代的物件中,都会有些银两,或是小银锞子,或是散碎银块,这些银锞、银块拢在一起,若是偶数,便意味着“来了”;若是奇数,便意味着“没来”。
这是关卓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