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四六章 通用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四六章 通用语 (第2/3页)

通文章,这个“噫”字,呃,会不会有点儿……不够庄重?

    不过,关卓凡最后还是决定保留。庄重不庄重的。见仁见智,这份上谕,摆在第一位的。是感染力、说服力。反正,只是一个“噫”字,又不是“噫吁戏”。

    好,接着往下看。

    “朕拊循万姓,教化天下,满、汉、蒙、藏、回。皆华夏生民,朕之赤子。无有轩轾,岂分畛域?”

    这个这个。不同族群,为了言语殊异,鸡同鸭讲,终致大打出手,介么叫人痛心的事情,朕怎么能够坐视不理呢?

    咋办涅?

    到了这个时候,药方其实已经呼之欲出了:只要“言语同一”,大伙儿不就重新亲如一家了吗?

    不过,上谕没有这么快就图穷匕见,而是继续扯泰西的虎皮,拉中国的大旗:

    “泰西诸国,皆族群纷杂,彼此猜嫌,相仇相杀,祸延百代。明君贤相,痛定思痛,乃取一流布最广之族群语言,或曰通用语,或曰工作语言,或曰官方语言,颁行全国,着为永例,令各族群皆操此语言,自此手足相牵,再无争扰,乃得同心戮力,强国富民。泰西诸国今日之盛,实肇造于此矣!”

    “噫,‘官方语言’者,岂非‘官话’之谓?我中国古已有之矣!”

    又来了一个“噫”字,再加上“古已有之”四字,嗯,老祖宗早就介么做啦,可别说俺崇洋媚外,更别说俺“违背祖制”神马的啊!

    至此,可以翻牌了:为了族群和谐,为了长治久安,为了强国富民,定汉语为“通用语”,“颁行全国,着为永例”。

    上面说过,“无有轩轾,岂分畛域”,那么,满、汉、蒙、藏、回,五种语言,为什么单单选择汉语呢?

    原因不言而喻,不过,就算是废话,也要在上谕里认认真真地解释一遍。

    首先,满语已经定为“国语”,一身不能二用。再者说了,“国语”乃“庙堂之上”的用语,地位崇高,“通用语”这种琐碎麻烦的差事,委屈“国语”来做,也实在是不大合适的呀。

    其次,蒙、藏、回三族,人口皆不过全国人口之百一,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