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四零章 自己挑担步步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一四零章 自己挑担步步歇 (第1/3页)

    恭王原先打定主意,在关卓凡奉圣母皇太后到天津阅兵的这段日子里,在台面上,自己要少拿主意少说话,免得给天津那两位一个“趁机弄权”的印象。

    可是,如今母后皇太后“听政”,在“西边的”片言可决之事,“东边的”却花一个上午也办不下来。这么搞法,时间稍长,政务必壅塞滞碍,误了事,责任还是军机处的,他身为领班大臣,当然难辞其咎。

    没奈何,恭王只好改了自个儿给自个儿定的章程。不大紧要的事情,就不向慈安详述前因后果了,略述案由之后,不等慈安发问“六爷,这个事儿,你看该怎么办好”,便主动提出处置的办法:或者“准奏”、“依议”,或者“应毋庸议”,或者“交部议处”,或者只泛泛地“下该部知道”,或者干脆“留中”、“淹了”。

    但重要的事情,恭王就不肯自作主张了,他会建议慈安,将折子“发往天津,请圣母皇太后宸断”。

    如此一来,政务勉强向前推行,不致严重梗阻,但比之慈禧在时,终究不可同日而语。一是办事的效率,受到了相当的影响;二是任何事务,不论大小缓急,君臣之间都无法做深入的讨论,体制所限,臣下又无法僭越,替代母后皇太后做主,许多事情,就没有最终的结论,就得暂时搁在那儿。

    慈安人虽不聪明,可这个局面,她是看的很清楚的。不仅如此,那些批了下去的折子。也不叫人踏实——她照着恭王的“建议”,批是批了,可对于折子之来龙去脉,却依旧懵懂,更无法确定:这么批。到底对还是不对?

    于是,一颗心始终吊着,落不了地。时间稍长,整个人,便被吊得得晕晕乎乎的。

    慈安既惶惑,又内疚。然而。这种事,却是无人可以告援的,甚至连诉苦都找不着对象,不由得忧闷异常。

    她由此对慈禧佩服到十分去:“这些事情,亏她怎么做得来?以前在旁边看着。可是不觉得!唉,真正是‘看人挑担不吃力,自己挑担步步歇’!”

    慈安的苦恼不止于和军机大臣议政。

    打发奏折,军机大臣还可以帮一帮手,但有些事情,却一定要她一个人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