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一章 诸将入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八十一章 诸将入觐 (第3/3页)

另作安排。否则,四个人并排入觐,三个人单膝跪地,一个人鞠躬,奇怪哉也。

    “带班”的自然是关卓凡。

    华尔、福瑞斯特、白齐三个,都已能够说流利或不大流利的国话;只有安德森还需要关卓凡一句句地翻译。至于施罗德,因为四个副师级将领一起觐见,圣母皇太后并不会一一问话,抚慰几句之后,就可谢恩起去,所以他同大伙儿一起行礼如仪就好,既不需说啥话,也就不用劳烦关翻译了。

    慈禧非常重视这次轩军诸将的觐见――这可不是因为要给玉儿“相亲”。事实上,如果“带班”的不是关卓凡,她很愿意花时间同觐见诸将一一“深入交流”。但关卓凡既在场,十分内容的话,就只能说个三、四分的意思。不过,即便如此,慈禧依然有办法让入觐者、特别是几个洋鬼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接见华尔的时候,慈禧问候了他的国夫人杨莺;接见福瑞斯特的时候,提到他在青浦的时候,不幸陷于贼手,但“身受严刑拷打,坚贞不屈,不曾堕了朝廷的威风”;接见安德森的时候,温言垂问,有几个子女?他们都在做些什么?

    听得关卓凡心有所动:安排御姐接见轩军将领――这步棋,走得对还是不对?

    不过,慈禧最留意的,是伊克桑和姜德两个,“关注度”甚至超过了张勇。

    留意伊克桑,原因很简单:他是旗人。

    旗人之,难得又出了一个“能打的”,宗室和八旗里面,颇有一班人,各怀心思,想把伊克桑拱上去――就如同当年捧关卓凡一样。封赏征日功臣的时候,就有人暗地里要求对伊克桑“恩施逾格”。在这个问题上,慈禧也有自己的想法,但她很清醒:对伊克桑的提拔,决不能越过关卓凡去,一切要以关卓凡的意见为准――至少,现阶段必须如此。

    而留意姜德,是因为关卓凡虽然没有直接地说出口来,但这次觐见的安排,已经很明白地表明了他的态度:他是想把玉儿配给这个姜德的。

    *(未完待续。。)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