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二十七章 紫禁城两日游 (第1/3页)
日本那边倒是不存在这个问题。。。和樱天皇随行的女官,品级足够参加典礼的,只有庭田嗣一位。庭田典侍已经表示:愿意以参见天皇的仪节,向国的皇帝和皇太后行礼,即行平伏礼。
和殿没有高台丹陛,殿央只有一层地台,高不足一尺,本来是符合要求的。但地台的面积不大,摆上四位国家元首,实在是过于拥挤了;而且,因为过于拥挤,亦会产生同样的难以分别受礼的问题。
所以,地台必须向两边扩展。在技术上上,这非常简单:做两个活动的地台,拼在原地台的两边,整个地台的面积便大大扩展;典礼后,将活动的地台撤走,即可恢复原状。
可是,和殿地台左右两侧,各有一根大柱,距地台边缘亦不足一尺,和殿的地台是不可能向两边扩展的了。
“前三殿”不成,“后三宫”呢?
“后三宫”,交泰殿,是皇后生日受礼以及贮存大清“二十五宝玺”的地方;坤宁宫,理论上是“宫”——皇后的正寝殿,但事实上已经变成了皇宫专祭萨满之所。
这两处宫殿,“专业性”极强,肯定是不适宜用来举行涉外典礼的。
“后三宫”之首的乾清宫呢?乾清宫气势恢宏,不输“三大殿”,但和太和殿、保和殿一样,乾清宫正殿央,亦是高台丹陛。
挑来拣去,最后还是决定,典礼放在养心殿举行。
养心殿在紫禁城的地位。本来并不算高。但自从世宗移居养心殿后。养心殿的地位便慢慢地高了起来。两宫垂帘听政之后,养心殿更已成为国事实上的政治神经枢。拿这个说事,讲给日本人听,“在养心殿举行典礼,是俺们特别重视你们的意思”——大约也能自圆其说。
关键是养心殿的“明殿”——即正殿,央既没有高台丹陛,也没有碍事的柱,可以按计划“改造”。
礼部绞尽脑汁。拿出了以下一套方案。
养心殿央地台向两边扩展,地台间,置可折叠的明黄纱屏八扇,将地台分成左右两半。
地台左半边,前置御榻,是小皇帝的座位;后置两张并排的御座,是两宫皇太后的座位,御座前悬一副方眼黄纱。
地台右半边,置御坐一张,款式和两宫皇太后的相同。为和樱天皇的座位。
国以左为尊,日本以右为尊。如此安排,皆大欢喜。
地台至殿门,间置绛紫纱屏四副,每副八扇,共三十二扇,将养心殿分成左右两边。举行典礼的时候,、日与礼官员先行进入明殿,国的官员在左边排班,日本的在右边——只有庭田嗣一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