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三章 江户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十三章 江户行 (第2/3页)

   不过,这些小小细节,相信日本人也注意不到。天朝上国嘛,除了明制度,其他方面,自然也应该比日本发达,陛下西渡“荣养御体”,也说得过去吧。

    关卓凡的想法是,“讲求学问”是台面上的说法,“治病疗养”是台面下的说法,以此给外界造成一种“名为求学,实为治病”的印象。这样,“天皇西渡”,台上台下,便都有了一个比较说得过去的名目。

    幕府的“富士山号”、“翔鹤号”和“麾日号”,加入了美特混第二分舰队,由大阪湾出纪伊水道,浩浩荡荡,向江户驶去。

    “富士山号”是将军大人的座舰,“翔鹤号”是其他幕府重臣的座舰,“麾日号”则是护卫舰。

    德川庆喜本来意气风发,可是途发生的一个小插曲,影响了将军大人的好心情:“麾日号”锅炉故障,失去了动力。

    “麾日号”上还有风帆,也能继续航行,可是速度大大减慢,单靠“麾日号”自个儿,赶不上大队。于是,“麾日号”只好挂在一艘美舰的后面,被人家拖着走。

    你还是“护卫舰”,真打起仗来,这副德行,怎么能够指望你“护卫”?

    想到这里,将军和幕臣们都大皱眉头,至于在国人和美国人那儿丢面,更加不必说了。

    除此之外,一路顺利,庞大的舰队如期抵达江户湾。

    江户再次“举城出迎”,将军大人和关贝再次“携手入城”。

    江户是日本最大的城市,同时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人口已达百万,比起上海、伦敦、纽约,亦不遑多让。但是,关卓凡却有一种奇怪的感觉:这个城市开始萧条了。

    虽然,他从未来过这个地方,本时空的江户也好,原时空的东京也好。

    关卓凡的感觉是对的。

    江户的人口虽多,但人口结构却很畸形:将近一半的人口为武士。这些武士,主要是两大类,一是幕府的“旗本”,二是因“参觐交代”制度来到江户的各藩藩士。

    德川家康建立幕府之后,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要求天下大名在江户修筑藩府,大名的正妻和世在江户居住,大名本人则每年一次,入江户幕府“参觐”。这样,一年下来,大名便一半时间呆在江户。一半时间呆在自己的领地上。此谓之“交代”。加起来。就是“参觐交代”。

    实施这个制度,一来,大名的妻、成为幕府事实上的人质;二来,大名一半时间花在江户,对自己领地的控制必然减弱;三来,也是最重要的,在江户修筑藩府,将养数量庞大的人员。加上每年往返扔在旅途上的花费,大名要将大量资金用于“参觐交代”,给本藩财政造成很大压力,幕府则借此达成压制和削弱大名实力的目的。

    这近五十万的武士,不事生产,是一个纯粹的消费阶层,江户就依靠这支庞大的武士团的消费而繁荣。

    但近年来,幕府权威消减,诸藩愈来愈不愿意执行“参觐交代”制度,有的大名。把老婆孩都撤回本藩,好几年不来江户一趟。幕府也无可奈何。“参觐交代”的减少,带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