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一三章 廿六探花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一三章 廿六探花郎 (第3/3页)

解“新政”。能知其然,亦能知其所以然,不然,关贝怎么能看得上你?

    张之洞自然成了翰詹科道的“明星”,贺客盈门,他面上含笑谦逊,心里如坠五里雾:是啊,关贝怎么会看上了我呢?

    张之洞先去贤良寺拜左宗棠,这是他的“荐主”。

    左宗棠自然又大谈他的西征,张之洞耐着性听着,觉得差不多了,乃向左爵帅请教福州船政局的差使。左宗棠倒也知无不言,只是说的都是“现状”,张之洞问他今后该如何措手,左宗棠难得不肯发表更多的意见,而是说:“这得向关贝请益了。”

    于是,第二天,张之洞整肃衣冠,来拜关卓凡。

    这是关卓凡第一次和张之洞谋面,这位原时空和曾、李、左齐名的晚清重臣,关卓凡留在脑海的印象,都是他晚年的:一部长长的白胡,既儒雅,又气派。

    眼前二十岁的张之洞,却是瘦得跟猴一样,宽大的朝服穿在他身上,松松垮垮,走起路来,飘飘荡荡。

    关卓凡暗笑,一定是形容不足,才留了一部超长的大胡,以为“补充“。

    张之洞给关卓凡行礼请安,关卓凡亲手相扶。

    张之洞站起身后,关卓凡握着他的手,欢然说道:“香涛,久闻大名,终得识荆。‘志学则解元,廿探花郎’,真正了不起!”

    古人十五岁为“志学之年”,张之洞直隶南皮人,十五岁赴顺天府乡试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二十岁进士第三名,为“探花”。这两件乃张之洞生平大得意事,关贝一见面便说起,张香涛不由满面欢容。

    而且,“志学则解元,廿探花郎”这句话,张之洞是第一次听到,入耳通体舒泰,就像吃了人参果一样舒服。

    当然是“第一次”,因为这是关贝自己编排出来的。

    主人请客人换了便服,然后落座看茶。

    张之洞感谢贝爷超擢,深恐自己才疏学浅,有负所托,实在惶惑。

    倒不都是客套话,张之洞对“新政”虽然一直密切关注,但并没有真正涉猎,他直到现在,还是不晓得,关贝为什要挑自己“发财”。

    关卓凡微微摇头,说道:“香涛,万不可妄自菲薄。我看人从不走眼,张香涛外务虚而内务实,这份差使,你尽管放手去做,一定做得好!”

    张之洞飘飘欲仙,“外务虚而内务实”,明天,这七字考语流传出去,张香涛就要闻名天下了!

    关卓凡用张之洞,算是“一石多鸟”。

    *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