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六章 参谋参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十六章 参谋参谋 (第2/3页)

最早是法国人弄出来的。1795年。贝尔蒂埃创立参谋系统。一年后,拿破仑接管军队,将之发扬光大,整出了“总参谋部”。法军打遍欧洲,“参谋”这个玩意,便在欧洲各国落地开花。

    其青出于蓝的,是普鲁士。1806年起,普鲁士就建立了培训级参谋的系统;1814年。普鲁士正式建立总参谋部和军、师一级的参谋部。

    普鲁士后来能够痛扁老师法国,德意志能够挑起两次世界大战,一度还牛气哄哄,和这套参谋制度大有关系。

    但普鲁士的东西,关卓凡并不容易学。

    普鲁士已经“军”、“国”合一,关卓凡的轩军,距离这个位面。还差得太远。

    而且,普鲁士的总参谋部,不仅是一个参谋机构,还是一个地道的指挥机构。国的“国情”。轩军的“军情”,都不允许把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一群参谋。

    抄普鲁士―德意志这一套最起劲的,是原时空的日本。

    只是起劲得过了头。参谋们不断地“下克上”,终于凌驾于军衔远远高于自己的前线指挥官,一步步把日本推入一场不能承受之重的战争。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大本营的参谋们根本就是在打电游戏了。他们呆在东京,看着地图、海图,把前线的军队搬来搬去,随心所欲,昏招不断。日本最后覆亡,这班自以为牛掰的参谋应该负重大的责任。

    平心而论,日本的参谋还是牛的,可是没有牛到可以和他们拥有的权力相匹配的地步。日本成也参谋,败也参谋,对于关卓凡来说,也算是一个前车之鉴。

    不能走普鲁士的路,更不能走日本的路,那么,走哪条路好呢?

    老老实实,俺从哪里来,就走哪里的路好了。

    参谋的职责:整理战斗信息,为军事主官提供资料和建议;经军事主管授意,向下面的战斗单位布置战斗任务。

    这种“保守型”的参谋制度,对于轩军来说,也得分成两步走。新设置的参谋人员,主要任务是上述要求之前半部分,即情报收集,战情分析,战役策划。上述要求之后半部分,得迟一点再说;现阶段,在这方面,参谋顶多起一个“上情下达”的作用。

    关卓凡决定,在军团一级设参谋长,级别为“副师级”。

    原时空关卓凡所法,参谋长相当于单位军事主官副职,前者较后者只低一级;轩军的军团参谋长,则较军团长整整低了三级。原因是参谋制度初建,还很不成熟,承担不了军团副主官的任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