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四章 爵帅的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十四章 爵帅的话 (第2/3页)

号,生在大唐,即是“我是大唐人”,生在大清,即是“我是大清人”。

    这样,这个教材,既奉“大清”为正朔。就不致有什么大的关碍。

    这个“民族”,是“华夏族”。

    汉人、满人,都是“华夏族”。

    这个话,相信朝廷也是爱听的。

    第二,淡化“忠君”概念,培养公民意识。

    切入点是,“我等军饷药吃用。皆是老百姓的血汗钱”。

    就是说,拿了老百姓的钱,就要替老百姓做事;如果拿了人家的钱,不替人家做事。反过来还骚扰掳掠人家,那还能叫人吗?

    第三,灌输“革新”意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还有,“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动跑掉”。

    第四,开眼看世界。“人家的东西,只要是好的,咱们就要用。”

    第五,“新政好”。没有新政,国就不能富强;没有新政,就没有轩军远高同侪的军饷,甚至就没有轩军。所以,凡我轩军,皆要为新政“保驾护航”。

    第,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第七,培养对关卓凡个人的忠诚。

    其实,关卓凡兜来转去,根本上,就是为了这最后一条。

    如果只是走传统的拉同乡、喂银、用私人的路,也许也能把这支军队拢成自己的“私兵”,但这一定是一只没有什么战斗力的“私兵”,摇摇晃晃,说塌就塌。

    这样的一支的军队,勉强拢在手,又有什么大用?

    如果经过了前面的一系列思想观念的改造,这支军队,就是支准现代化的军队,即便关卓凡不采取任何的“非常手段”,除了他这个“缔造者”,在本时空,也没有任何一个旧官僚、旧君主可以指挥的了。

    这才是保证对轩军绝对控制权的“正途”。

    何况,关卓凡还有一大把的“非常手段”。

    这个“非常手段”,当然不是摆明军马,要求“忠诚领袖”,那未免太刺激朝廷的眼球了。

    而是“迂回攻击”,“曲线救国”。

    比如,这个“课本”,分成多章,每一章都会有一段“爵帅的话”,或者叫“爵帅讲话”――都行,叫什么名字,关卓凡还没想好。

    这“爵帅的话”,自然都是好话,讲大道理的话。只是全书没有一句“皇上的话”,“太后的话”,通通都是“爵帅的话”,这本书念完了,在“学生”的潜意识,“金口玉言”的那位,自然就变成了“爵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