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命令与征服(下) (第2/3页)
助耕牛农具种籽――当然,这笔钱将由瓦尔基利雅商会全额支付。”
王石坤略为一怔,旋即明白过来。“你们不准备往印度大规模移民?”
林海天一面倒酒一面摇头说道:“当地土著人口众多民族混杂,男爵大人不想在这时节外生枝。即使是自愿前往印度的侨民,商会也建议他们选择古里、锡兰等帝国传统藩属城市聚居。当然,商会会成立专门的机构对他们在西南洋的产业代为管理――来,王大人,尝尝这瓶价值二十个银币的勃艮地酒比起我们帝国的肃州葡萄酒如何。”
王石坤接过酒盏,啜了一大口那殷红如血的琼液,咂咂嘴叹道:“这十两银一瓶的洋酒啊,喝起来酸带苦的,怎么着也不带劲。还是咱们江南的家酿黄酒味头好、后劲足啊。”
林海天晃晃手里的白玉夜光杯,醇厚浓郁的酒香顿时荡漾开来。他轻抿了一口美酒,细细品味着齿间留馨的余香。“行哪,下次让人从绍兴给你捎几坛极品女儿红来如何?”
“那王某可就在此先行谢过了。”王石坤举起酒杯,“为了帝国的荣耀!”
林海天也微笑着抬起手臂,“为了忠武王的荣耀!”
李家南百无聊赖地用马鞭拍打着麂皮长靴的筒帮,从阳台上俯视着院里来往进出的军校。身旁的一张矮木几上放着银质的酒具和烟盒。突然间,他站直了身,“我希望,你带来的是个好消息,总兵大人。”
“我们已经找到了努尔哈赤的下落,这个消息怎么样,我的将军大人?”一个略显戏谑的声音从背后传来,李家南慢慢转过身来,向后斜靠在汉白玉浮雕的阳台护栏上,顺手从银盒拿起一支卷烟。“别开玩笑了,书林。我手下的斥侯最后一次发现努尔哈赤的行踪是在长白山麓,此刻他恐怕早就逃到黑龙江外东海女真的地界了。锦衣卫的密探们再为能干,恐怕也难以从冰天雪地找出蛰伏的野兽吧。”
李书林认输似的两手一摊,一点不客气地上前给自己倒了杯黍酒。“将军,你也知道,现在我们实际控制并推行汉化的地区只是原先的建州三卫,不过是整个奴尔干的小小一隅。长白山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至少还有十个部族等着帝国的大军去征服呢。努尔哈赤的战争已经结束了,将军,让我们忘掉他吧。”
“也许……”李家南有些烦恼地点点头,“可我始终忘记不了那日……那双眼睛……不属于人类,而是凶狠残忍的恶狼。他的脱逃令赫图阿拉的胜利黯然无光。我宁可立下誓言,穷尽一生来追捕这头野兽,亲手将它的首级钉在赫图阿拉的城门之上。要是不这么做,我担心自己永远也放不下辽东的安宁。”
“我倒是担心努酋‘野猪皮’活不到那时候了。”李书林不置可否地笑了笑,“现在女真各部族势力最大的扈伦四部,赫、哈达、辉发、乌拉,个个对努尔哈赤恨之入骨。长白山三部更不会愚蠢到收留他给我们制造动武的借口。至于那些东海女直、北山野人……你真以为努尔哈赤还能靠一帮穿着兽皮的洞穴人东山再起么?”
“谁知道呢?那个疯可绝不是条只会吠叫的狗。”大明镇北将军恶狠狠地诅咒了一声,又接着说道:“你看,书林,我有一个计划!帝**团将穿越长白山地区,在双城重建昔日的鲸海军港。”
“鲸海军港?”李书林眉头微作一挑,有些烦恼地看着雄心勃勃的李家南,“你想重新开辟通往庙街的海路,恢复奴尔干都司的运行?你应该知道,这意味着需要投入数十万计的人力和物力……”
“我们有充足的役夫和奴隶,汉城也许诺要提供足够的支援……”
“将军,我要在此提醒您!我们并没有您所想要的这笔预算。”李书林轻轻咳嗽一声,继续说道:“实际上,辽东的财政状况几乎从未摆脱过赤字的困窘。您知道,光北征军团的万官兵,一年的粮饷耗用就超过两百万银元。这笔钱大部分来自北京的拨款,可我相信内阁宁愿让辽东人自己来承担。事实上,将军,如果不是得益于通往南京的商船航线,我们的财政会远比现在吃紧得多。”
“东珠、貂皮、人参、鹿茸,在南方都是极有价值的――奢侈品。”昔日的商会大掌柜点点头,“在南京的市场上,一斤普通野山参的零售价不会低于四十个银币。辽东每年出产野参以数万斤计,仅此一项便可值钱百万。”
“不错,可到我们手里的税额却少得可怜。”李书林大大地叹了一口气,“现如今我才真正明白,旧帝国之时政浑噩,实在是源于食货不兴财政崩坏。国虽有卫所之兵,却无征战之饷,焉能克敌?”
李家南颇带鄙夷地哼了一声,略略压低声音道:“我朝虽有州之富,但向来失之经营。旧帝国钱粮取于民者不及百之二三,就连维持正常运行也为颇为勉强。朝廷拿不出钱采办,便要民间供应物资徭役,反倒令得百姓叫苦不堪。两百万卫所军卒屯田边塞,号称是不费民间一粟,临要作战之时,却几无能征之将、善战之兵。”
“我时常在想,历史会怎样来描述我们这个时代呢?”李书林不禁有些出神,“和嘉靖隆庆时相比,帝国本土的盐酒茶以及过往关税增加了数倍之多,连年征战则耗用钱粮物资以千万计。然而即便是水旱蝗灾肆虐之际,民间生息反倒每况愈好。五十衣帛,七十食肉,此乃数百年未有之盛世啊。巨大得超乎想象的财富,似乎一夜之间从帝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