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原创]现实时空中的明代税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原创]现实时空中的明代税收 (第2/3页)



    为了平息民间的怨气,后来的皇帝轻微的调整了税额

    使之长期维持在2500-3000万石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明帝国超过10亿石的粮食总产量

    国家平均税率只有不到三十分之一

    而欧洲同期仅教会的“什一税”就是这个数目的三倍!

    17世纪日本德川幕府的重税更高达逢二抽一!

    然而,征收实粮不仅对官方而言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对民间,它更是及其沉重的负担

    把粮草从主要产地江南运送到北京,成本往往数倍于粮食本身

    而这些耗损都必须由税户自己承担

    因此,官方允许把田税的部分或者全部,以折价成银两或其他实物的方式缴纳

    以云南为例,用贝壳或水银缴纳都是允许的

    考虑到白米和小麦的市价不同,各地运费也有差别

    一石的折价最少0.27两,最多1.8-1.9两

    田税除部分交到国库太仓府外,相当部分留在各地官府供地方财政使用

    在会计帐簿上也仍然采用石予以结算

    除了田税外,还有其他形形色色的各种税名

    桑茶畜牧等也需要缴纳各种农业税

    而田税之外最重要的税收则是盐税

    盐税源于官方的食盐专卖,结税单位是人

    因此往往也可作为估计人口的依据之一

    通常盐税收入相当于明朝田税的10%左右

    除以上收入外,明朝还可以通过种种合法抑或非法的途径获得几乎与盐税相当的收入

    这不仅包括对手工业者的税收,还包括买卖官位等等

    在西元1570-1580年间

    明财政收入如下:

    田税及其他农业税:折银    2500万两

    盐税:                                     200万两

    其他收入:                             3xx万两

    ----------------

    合计:                                    30xx万两

    ***

    相比之下,直到清康熙治下的最后十年(西元1712-1722年)

    完全使用白银结算的满清财政收入才重新恢复到140年前明神宗万历年间的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