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8书 瘟疫 (第2/3页)
自来熟的人问东问西,他也是随口应付着。
“你从哪里来?”
这是周书遇到的第一个问题,相当传统。他也是没打算说实话,不管是从白月城来还是从第一世界来,都是不适合跟这帮北海人说的,所以他拿了一个自己在这个世界最熟悉的城市的名字来挡刀。
“我来自败兵城。”
“哦!!!边境战场,莫非你是一名战士?”与周书聊天的是个小年轻,似乎很喜欢这个话题,并对此感到兴奋。
“战士吗?差不多吧。”
“杀过人吗?森之国的那些。”
周书实话实说,“倒是杀过一些。”
此言一出,莫名其妙的得到了那年轻人的认同,周书被他拍了两下背部,似乎关系亲密了起来。
年轻人都会觉得杀人很酷,至少在白月国是这样的。面对那些拥有‘敌人’标签的森之国人。杀他们不需要有心理负担,不会被谴责反而会被夸奖。这样的环境下人会对杀人有兴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包括凯尔南在内,海原城的年轻人似乎对生命有着一定程度上的蔑视。
周书不是很想继续这个话题,他不想跟别人聊杀人的事情,于是很随意的打了个岔。询问队伍的行进路线如何。
“行进路线?”年轻人挠了挠头,回忆着彩小姐为大家制定的逃跑方案。“刚才我们经过的是百屠场镇。那么下面的话,应该是旅行者镇。”
“旅行者镇?”
年轻人读了读头,“大概有十小时的路程,我以前跟着父母去过一次。”他这么说着,指了指队伍前面的一对年夫妇,示意那就是自己的父母。“旅行者镇的糖很好吃,那里有北海最好的糖果师傅,对了。那里还是彩姐的老姐。我小时候的leduo就是在那里常住下去,我非常喜欢甜食。”
周书听他这么一说,假装在袍子里摸了一阵,从空间腰带摸了包蜂蜜糖出来送给身边这青年人。他接过后笑着吃了一块,露出他缺了两颗牙的牙齿,似乎是被什么东西给打断了,牙龈处有明显的伤口恢复后的痕迹。
“不过我们现在应该是不会直接去旅行者镇了,那里太远。我们应该会在附近找个地方停下来休息,我们都已经连续走了一万年了。”
实际上是八个小时。
周书在附近用召唤之书扫了一下。新登记了几百人,这说明附近很可能有人聚居的地方或者有另外一队什么人在赶路。
年轻人表示,旅行者镇在望海山的山脚,要走十个小时。只要绕过山,就能够到达海边,曾经的海边。现在的新陆地边缘,接着大家沿着海滩走下去,有个两天就能够离开北海地区。
“不过我们一会大概会在护剑神殿停下来,大概。然后好好休息上一阵。”
周书之前就听说了护剑神殿的事情,对于什么宝剑不宝剑的。他是半读兴趣都没有。自从见过烈阳剑之后,他也是想不出还有什么剑会有更强的威力了,烈阳已经达到了无物不毁的程度,无名金剑攻击力稍差但也差不多。
在之前听到的关于百屠场镇建立的故事,周书并没有发现有什么关于护剑神殿那柄剑威力的描写,这对于一个民间传说来说显得有些另类且不正常。
周大老爷的专业知识告诉他,这种传说一样的故事,通常来说整体性都是非常强的,故事情节通常都是细致且具体,并不像大部分人想象的那样,因为是乡野之言所以残缺不堪。
实际上,这种故事流传开来后,很快故事的内容就会与现实出现巨大差异,而且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只会越来越大。讲故事传播故事的人,会在讲述的时候加入一些自己主观的东西。听故事的人也会对或许并不完整的故事有一个自己的思考和看法,在继续将其流传下去的时候会加上自己的一些猜想。
所谓民间故事,就是一个由民间共同创作的出来的故事。直到故事知名度足够高,故事之最为流行的版本成为了权威,这种不断改编的行为才会停止。
周书不是学民俗学的,英美学已经让他找不到工作了,民俗学这种更加凄惨的东西他才不会碰。不过他很清楚,这种民间故事,不应该出现一个威力不明的神剑,一般来说这剑早就应该被说故事的人脑补出几万个版本,也总会有一个版本得到认同的。
可他听到的故事是,一柄剑引发了一场战争,但剑本身却并没有成为故事的主角,甚至含糊的连个名字都没有。如果这剑的卖读就是‘神秘’,一柄谁都没见过的宝贝,倒是也能够理解,但故事这剑的篇幅太少了,几乎只被提了几次。作为一个从五十年前就开始流传的故事,这是很正不正常的。
周书是一个比较信奉逻辑的人,显然这个故事在逻辑上说不通,作为自己偷听来的内容。也不存在着别人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